きみがため春の野にいでて若菜摘むわが衣手に雪は降りつつ
——(光孝天皇)《古今集》
春天是一个吃野菜的季节,山野到处可见新生的嫩叶,让人垂涎。对于现代来说,采摘野菜(新菜)更像是一种时尚,而对于古代那个冬春蔬菜相对匮乏的时代,采摘野菜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近邻日本在古代同样有着新春采摘新菜“若菜摘み”的习俗。而随着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若菜摘み”慢慢演化成吃七草粥(ななくさかゆ)的习俗。
▲七草
《源氏物语》中的若菜
如今,日本人仍然保留着在公历1月7日(在年日本旧历废除之前,为正月初七)食用七草粥的习俗,以祈愿无灾无病,同时还可以调理肠胃。关于正月初七吃七草粥这一习俗的由来,日本学者均引用了6世纪中国的一本书《荆楚岁时记》里的内容: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镰仓到室町时代之间的生活百科书《拾芥抄》引用道:“正月七日。俗以七種菜作羹食之。無萬病也”。日本学者认为如今吃七草粥的习俗,正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七菜羹习俗与日本本土“若菜摘み”相融合的结果。
▲(每年2月11日(旧历正月初七附近)城南宫举行七草粥日)
▲七草(图真花塾)
七草粥也称七種粥,顾名思义,含有7种草(菜)。虽然日本吃七草粥的历史悠久(如『皇太神宮儀式帳』记载延暦23年(年):七日新菜御羹作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七草的种类并不是一致的。而现代所吃七种粥中的七种草(即春之七草),直到室町时代四辻善成所著的《河海抄》(被称为《源氏物语》的注释书)里第一次有介绍:即水芹、鼠曲草、稻槎菜、芜青、荠菜、繁缕、萝卜。而从室町时代起,春之七草逐渐成为七草粥中相对固定的原料,并在江户时代推广开来。
·
SPRING
EQUINOX
正月二十三日、その日は子の日なので、左大将殿の北の方(玉鬘)は若菜を差し上げなさる。
——《若菜(上)》
《源氏物语》“若菜(上)”卷中,源氏过生日,其养女玉鬘送上若菜(新菜),为源氏祝寿。这里的新菜便是指七草粥。七草粥被视为可以消灾解难,延年益寿。
春之七草
「芹なずな 御形はこべら仏の座 すずなすずしろ これぞ七草」
——《春の七草》之歌
▲七草(图真花塾)
与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秋之七草”相对应,将制作七草粥的七种植物称为“春之七草”,前者主观赏,后者主食用。
01
仏の座(ほとけのざ)稻槎菜or宝盖草
“仏の座”,顾名思义,说明该植物像佛或菩萨坐的那个莲座。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在网上查找“七草粥”的相关中文文章,会发现大量文章将仏の座翻译成宝盖草(Lamiumamplexicaule)。不过,如果去查找相对专业的文章就会发现,仏の座指的并非宝盖草,而是稻槎菜(Lapsanastrumapogonoides)。比如,日本植物学者田中修先生在其关于七草粥的文章中就提到,“仏の座はコオニタビラコ、コオニタビラコは、キク科で、田んぼに葉が放射状に平らにはびこることが、「田平子」という名前の由来です。”即“仏の座”指的是稻槎菜,为菊科植物,因其基生叶呈放射状在田里平展开来,取名田平子。显然,这样的描述跟唇形科的宝盖草完全不符,而且,就我个人而言,也没有宝盖草在国内食用的印象。
▲被误认为是七草之一的宝盖草
可是,网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七草粥的相关文章包含“宝盖草”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又去查找了一些资料,发现原来现代日语词典(如weblio辞书)中关于“仏の座”的解释就是宝盖草(即现在宝盖草的标准和名为“仏の座”)。然而,就像很多同名异物的中国名词一样。其实在古代日本,稻槎菜也曾被称为“仏の座”,只是它现在的标准和名已经不叫仏の座,而是タビラコ(田平子)或コオニタビラコ(小鬼田平子)了。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网上大量中文文章中关于七草粥中的描述都出现宝盖草的原因吧……
▲这才是七草之一的稻槎菜
02
芹(せり)水芹
芹(せり)就是指伞形科的水芹Oenanthejavanica,生于低洼浅水的地方,嫩茎和嫩叶柄都可以入菜食用,香气浓郁。
▲水芹(图
大啊啊啊树)
03
薺(なずな)荠
荠(Capsellabursa-pastoris)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种野菜。在日本,因荠菜奇特的果实形状有一个极具有日本特色的名称——ペンペン草。ペンペン(penpen)是弹日本三弦的拟声词,荠菜果实的形状,与弹日本三弦的拨子形状很相似。(关于荠菜的的更多信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