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光疗仪治皮肤病 http://m.39.net/pf/a_4659335.html——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亦称踏青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有清洁明亮之意。清明时节,草长莺飞,气清景明,万物生机勃勃,它不仅是人们踏青游玩、享受春光的美妙时节,也是一个中华民族礼敬祖先、缅怀先烈、弘扬孝道的传统节日。
缘起
一年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在上周已经过去了,那你们知道一年中的第五个节气是什么吗?
不知道!是冬至吗?
我知道,是春节吧!
接下来的节气叫清明,清明不光是节气,还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那你们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吗?
我之前上小班的时候,老师跟我说过,清明节要去扫墓。
我还知道......我忘了!
就这样孩子们聊起了清明节的那些事儿......
教师的思考
交流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清明这个节气不了解,但是对已经开展过的节气活动有记忆,他们对清明节的一些习俗有简单的了解,但是还存在着许多“未知”,于是我们决定帮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传统节日——清明节。以清明节为切入点,开展了“春雨草长忆清明,红色传承润童心”主题审议活动,在“童言话清明、巧手绘清明、童趣乐清明、缅怀思清明、红色承清明、家风传清明”中加深幼儿对清明节的了解,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敬仰怀念革命烈士,尊重长辈,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中国传统节日———
童言话清明
清明节大调查清明是什么?来看看孩子们找到的答案吧!
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清明节我知道
向右滑动
和老师谈一谈
孩子们眼中的清明节是......
——清明节是满地的油菜花,我们可以放风筝;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就是去扫墓,祭奠祖先;
——清明节是“青”色的,我可以去踏青、戴柳,还可以吃好吃的青团;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我知道一首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基于幼儿的认知基础之上,我们结合园部的审议,分年级组进行了研讨并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
课程审议
一切从了解开始
小班的孩子在儿歌《清明节》中,简单知道了清明节的习俗;中班孩子在绘本《清明节》中,更清楚地了解了清明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大班孩子在绘本阅读《獾的礼物》中,探索到生命的奥秘,并知道可以一起用行动感恩逝去的亲人和英雄,感恩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
清明节
———中国传统节日———
巧手绘清明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呢?来跟随孩子们的实践体验了解一下吧!
01插柳
习俗科普: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01
02扫墓
习俗科普:清明扫墓,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为了表示对烈士们的崇敬与怀念,响应文明祭祀,孩子们通过网祭的方式来缅怀革命先烈,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
03踏青放风筝
习俗科普:清明时节,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清明放风筝的习俗也因此产生。微风轻拂,孩子们奔跑着、嬉笑着,小小风筝带着他们美好的期望飞向天空,随风翱翔。
04吃寒食
习俗科普: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定的节日。按照古代的风俗,寒食节要禁止一切烟火,并且不能生火做饭,人们只能吃提前准备好的熟食,也就是冷食。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清明传统饮食文化,中大班开启了“食之清明”体验活动,鼓励小朋友们和家人、和小伙伴一起制作凉拌食物。
中班:水果沙拉
大班:翡翠黄瓜
05吃破絮窠团子
习俗科普:“破絮窠”是高淳当地人爱吃的一种野生植物,学名叫“鼠曲草”,别名有很多,如“佛耳草”等。这种草的叶片背面长着一层白白的絮状物,撕开后“藕断丝连”,有点儿像棉絮,所以家乡的人给它起了“破絮窠”这么个名儿,还挺形象的。每年春天,特别是清明前后,人们常常采摘“破絮窠”的嫩叶,做成一种清香美味的点心——“破絮窠团子”。
制作破絮窠团子大讨论:
“破絮窠草是什么样子的呢?”“哪里有破絮窠草呢?”“破絮窠团子怎么做呢?”“我们要做什么馅儿的呢?我喜欢吃芝麻馅的。”......
从大班孩子关于“破絮窠团子”谈话中,可以看出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想进一步探索破絮窠团子的制作,于是我们生成了大班社会活动《家乡的美食—破絮窠团子》,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破絮窠团子的制作,对家乡美食文化有了更深的记忆。
———中国传统节日———
童趣乐清明
体验专场一:画蛋、撞蛋习俗科普:古时候清明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人们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坟墓上,象征“脱壳”,预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孙能出人头地,彩绘清明蛋的习俗就是由此而来。
瞧!小班的小朋友把鸡蛋鸭蛋涂一涂、漂亮图案画一画,将画好的蛋宝宝带到区域中去玩一玩,撞一撞,孩子们在体验不同于以往的绘画方式和游戏方式的同时,更直观地了解了清明绘彩蛋的这一习俗。
体验专场二:民间游戏蹴鞠
习俗科普: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小朋友们知道蹴鞠的游戏吗?”
“什么叫蹴鞠呀?”
“就是足球。”
“不对,是皮球。”
“不对,是篮球。”“那我们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于是我们小班的宝宝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用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柳条制作的“蹴鞠”开展了一场大对决,宝贝们,加油!
拔河习俗科普:拔河发现于春秋战国时代,其时叫做牵钩。主要使用的设备是一条粗麻绳,两头还分有很多小麻绳,在古代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视哪一方先把另一方拔过中线(代表河流)就算是成功。最初是在队伍中风行,后来才流行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此以后,清明拔河遂成习俗。斗鸡
习俗科普:《斗鸡》是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北方多称为“撞拐”、“斗拐”,南方多称为“斗鸡”。每人架起一条腿,膝盖前屈,用一只手抓住脚踝,用另一条腿支撑全身重量,跳跃前进,用前屈的膝盖去顶撞,向对方冲击。被撞倒或抓住脚踝的手松下来,脚落地者为输。多人参与时,被击败人数多的一方为败,另一方为胜。
大班的孩子,身穿黄、蓝队服上场啦!
缅怀思清明
听爷爷讲故事,传承红色经典
你们听说过红军的故事吗?
我爷爷讲给我听的,他以前当过兵。我爷爷会讲很多很多当兵的事情呢!
带着孩子们满满的好奇心,我们请来了夏爷爷,他跟孩子们讲述了红军的故事和自己当兵的一切经历,同时也向孩子们提出了希望,送出了祝福!
观看红色影片,铭记英雄
中、大班的孩子们在观看《王二小放牛郎》《董存瑞》等红色电影中,感受到英雄们的坚强与勇敢,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不忘
初心
牢记
使命
一捧“菊花”,寄托哀思。观影后中班的小朋友们自己亲手绘制“菊花”,缅怀先烈,向无数倒在战争中的烈士们致敬!
古诗吟诵,传递真情
中、大班的孩子们用深情款款的诵读,细腻灵动的手指操传颂着经典,寄托着对英雄的哀思。
红色承清明
无数的英雄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悲壮激越的历史篇章,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大班的孩子们用故事和歌声表达了对英雄烈士们最崇高的敬意!
家风传清明
家风家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作为孩子最早融入的交际圈,一个家庭的家风就是孩子交际能力、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大班的孩子们也用实际行动在诠释着“尊老孝敬、传承家风”的良好美德。
在开展“春雨草长忆清明,红色传承润童心——我们的节日之清明节”主题活动中,我们尊重幼儿兴趣,提升幼儿对传统节日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缅怀先烈、红色传承、家风家训等一系列活动,让“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悄悄在幼儿心中生根萌芽,让红色文化从小植入孩子们的心中。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有了不同的收获,家长们对本次活动也表示了充分的肯定,纷纷在班级群中给出了温暖的反馈。
睁开眼,阳光和你都在→
睁开眼,阳光和你都在~
睁开眼,阳光和你都在~
睁开眼,阳光和你都在~
睁开眼,阳光和你都在~
END
图文
史月红
审核
张冬花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