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症是女性乳腺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变。基本病病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并形成乳腺正常结构紊乱。WHO建议将这类疾病统称为乳腺结构不良。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发病高峰35~40岁,很少见于青少年。国内发病率约占10%左右。
乳腺增生症可根据上述临床表现作出诊断,但就疼痛、肿块和乳头溢液三大主症需与乳腺其他疾病鉴别。
乳腺疼痛疼痛伴有触痛及全身症状,如发热、血细胞计数升高,常为炎症病变的表现。
局部疼痛,尤其是双侧外上象限疼痛多见于乳腺增生。
乳腺癌早期很少出现疼痛,而肉瘤因肿瘤包膜膨胀出现疼痛的情况较多。
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则无胀痛感觉。导管扩张症则有瘙痒、烧灼感或胀痛。
乳腺肿块乳腺肿块伴有局部红肿热痛、白细胞升高或伴有乏力、发热等症状,多为炎性肿块。
良性肿瘤活动性大、光滑,界限清、与皮肤不黏连,硬度中等。
纤维腺瘤、恶性肿瘤的肿块多表现界限不清、硬、活动度差,因常侵犯Cooper韧带,引起皮肤黏连下陷,出现“酒窝征”。
乳腺囊性增生症注意与内分泌异常及药物所引起者鉴别。这些多由于长期哺乳、高PRL血症、垂体瘤或排卵后期性刺激等所致,为双侧性,溢出白色或清澈淡黄色液体(溢乳),通过PRL检测可确定。
单侧来自单个导管的、自发的血清性或血清浆液性溢液最常见的病因是导管内乳头状瘤,约占50%,少数是由导管内癌引起的。
单侧自发性排出黏稠液体,有多种颜色混合,可能为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增生症有时也有少量溢液,但多为多孔溢液且多为双侧。
约15%溢乳的病因是恶性的,溢液性状难以鉴别良性或恶变,但伴有肿块的血性溢液多为恶性病变,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有益。
少数乳腺增生症患者可发生恶变(约为2%~3%),因此应要求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复查,必要时穿刺活检,特别是对单侧性,病变范围局限者。超声检查有助于囊肿与良性肿块的鉴别。乳腺X线摄片也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