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春天,一定是弥漫着野菜的清香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894936.html

包邮区已经快有一个月没有见过太阳了,又冷又湿的天气就更让人祈祷春天的降临。到时草长莺飞,春光明媚,想想就让人心生期待。除此之外,刚刚经历过大鱼大肉的身体还渴望一种来自春天山野的馈赠—野菜!如果说春天有味道,那一定是清爽的野菜味,如果带着家人去乡野踏青采野菜,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乐趣。

中国的饮食从来都是和文化分不开的。今天小来就带着大家认一认田间地头常见的野菜,也带着大家从中国的文化之中去寻觅一个诗情画意的融融春日。

荠菜

荠菜应该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一种野菜了。“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荠菜先春而萌,是返青最早的报春菜。带来一股涌动的春日生气。

而荠菜的滋味如何?溯于《诗经》,我们的祖先早就给了我们答案。“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就如汪曾祺在《故乡的野菜》中描述的那般:拌荠菜总是受欢迎的,吃个新鲜。凡野菜,都有一种园种的蔬菜所缺少的清香。

荠菜在我们的节令之间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古以来就有“三月三,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清朝叶调元在他的好几篇《竹枝词》里也都写到这样的春俗:“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

除了煮蛋之外古人还用荠菜、肉馅制成“春饼”,以荠菜为主料制成“春盘”作为节礼馈赠,有“盘装荠菜迎春饼”之说。现今,我们在立春所吃的“春卷”,就是从“春饼”延伸而来的。

小来记得小时候,会跟在奶奶的屁股后面,拿着小铲子去田边野外挑荠菜,虽然耐性不佳,找着找着便兀自玩耍起来,可现在想来也颇有趣味。

荠菜除了可食之外,荠菜花亦是春天一道亮眼的风景线。《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顾禄的《清嘉录》上把它称为“亮眼花”,现代作家徐鲁在《春天的花事》中也写过:“这一天,在乡村里,老奶奶们会采回一些小小的新鲜的荠菜花,簪在姑娘们的发髻和鬓边,以为纪念。据说,这一天戴了荠菜花,还可以保一年之中不会头痛。”

在日语里还叫它“砰砰草”,因为荠菜结果之后,选一根粗壮的茎,在耳边摇晃,可听见咔啦咔啦的碰撞声,微如春雨,非常有趣。

艾草

说起艾草,大家也许首先想起的不是它的滋味,而是萦绕鼻尖的五月的香气。确实,在南北朝以前,民间已经有端午节在门上悬艾草以消除毒气的习俗。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采艾以为人,悬于门户上,以禳毒气”。

除此之外,《孟子·离娄篇》也曾记载“七年之病,当求三年艾”,陈年的艾草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注曰:“医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也就是我们现在非常流行的艾灸。

而小来这里说来的艾草还没有成熟艾草的辟邪驱魔的英气,也不曾具备陈年艾草的神秘和魔力,而是春来之际刚刚抽芽冒头的稚嫩气。

这样的艾草带着青涩的香气,被揉进米面之中,成为一道道可口的美食。历年清明,小来都会和来我们农场的客人一道做青团,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豆沙馅,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除此之外,在客家地区,还有艾糍和艾米果,也都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会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直接作蔬菜食用。

(△这是我们自己做的青团哦~)

     

蕨菜蕨菜是古时今日都十分常见的野菜,依然溯于《诗经》“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痴情的女子独自登上高高的南山,一边采摘蕨菜一边等候心爱的恋人。那不起眼的野菜里,也曾包含着痴痴的爱恋。蕨菜生长在山间沟壑之中,性喜湿润的土壤、长在树下。我们都听过的“不食周粟”的故事,周灭商时,伯夷、叔齐便是躲在便是躲在首阳山中只吃蕨菜、薇菜度日,最后绝食而死。蕨菜里也曾有士大夫的高尚气节。

但是到了餐桌之上,蕨菜便褪掉了这些深远的寓意,以口味决胜。和其它野菜一样,我们吃蕨菜的嫩叶,可以烹炒,也可以凉拌,都清脆细嫩,让人唇齿生香。为我们现在日渐油腻的餐桌带来一股清爽的山野风味。

宋人朱松在《蔬饭》诗中说:“蕨菜婴儿手,笋解箨龙蜕。”明人罗永恭写的关于蕨菜的诗:“堆盘炊熟紫玛瑙,入口嚼碎明琉璃。溶溶漾漾甘如饴,但觉馁腹回春熙。”这种色泽明快的句子是我们国人“食色,性也”最好的注释。不过蕨菜不可多食,注意不要贪口哦。

莼菜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茆,便是今天我们说的莼菜。莼菜现在多生长在江南一带,不过《诗经》所处的时代,气候比现在温润,那时位于山东的鲁国也长有茂盛的莼菜。寥寥几句,便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纤手采莼,且采且歌的诗情画意。

“花满苏堤柳满烟,采莼时值艳阳天。”春暖花开是采摘莼莱的最好季节。莼菜生长在水边,嫩茎叶可以食用,相传乾隆帝下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莼菜调羹进餐,并派人定期运回宫廷。莼菜用来调羹作汤,清香浓郁,被视为宴席上的珍贵食品。想来乾隆必定是个吃货,六下江南,不知留下多少和美食的传说。

不过在历史上关于莼菜留名最多的莫过于“莼羹鲈脍”这个典故了。据《晋书·张翰传》载:“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在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我们国人安土重迁,大概也是故乡有着让我们魂牵梦萦的味道吧。

枸杞头

枸杞头就是初春枸杞长出嫩苗,在汪曾祺的笔下,枸杞头却有副江南的人情图:“卖枸杞头的多是附近村的女孩子,声音很脆,‘卖枸杞头来!’”“枸杞头带着雨水,女孩子的声音也带着雨水。枸杞头不值什么钱,也从不用秤约,给几个钱,她们就能把整蓝子倒给你。女孩子也不把这当做正经买卖,卖一点钱,够打一瓶梳头油就行了。”

枸杞头略带苦味,后味微甜,很爽口,在《红楼梦》里薛宝钗就喜吃“油盐炒枸杞芽”,汪老却又是另一种吃法“枸杞头也都是凉拌,清香似尤甚于荠菜。”

鼠曲草

鼠曲草又名清明草。浙江人称之为黄花麦果,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像老鼠耳朵,所以也叫鼠耳草,花黄色,簇生梢头。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中写过“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小孩们有歌赞美之云: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

我们清明时吃的青团子也会以它为材料,不过现在大多的青团都用艾草为原料了,据说鼠曲草做的青团,味道比艾草的好。在潮汕有一种传统小吃叫鼠壳粿,也是以鼠曲草作为原料,采取传统做壳桃粿的方法做成,逢年过节、祭拜先祖都会用到它。

繁缕

繁缕与我们之前介绍的荠菜、鼠曲草,还有芹菜、佛之座、菘和萝卜被在日本被称之为春之七草。正月初七,是七草节,也叫人日,在日本有早饭吃“七草粥”的习俗。这一习俗来自中国,不过我们却很少知道了。在日本,这是个古老的节日,在11世纪初的《枕草子》中就有记载。七草对应七日,预示着新年中无病无灾,健康和兴旺。

繁缕在二三月间,开极小的白色花,花型像小星星。繁缕名字很美,我们的诗歌中却很少提及它,日本有首《千曲川旅情之歌》:“小诸古城边,云白游子悲。繁缕尚未萌,欲坐无草敷。”

紫云英

紫云英在古书里还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翘摇。立春之后,田野里便冒出一片片碧绿色。在紫云英开花前,掐其嫩头,过遍清水,加猪油清炒,油绿绿一小碟,便是春天的味道。

周作人也在其笔下写过:“扫墓时候所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称草紫,通称紫云英。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瀹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

注意事项

“野菜初出珍又珍”,春天寻个周末一道和家人一起采点野菜,既能尝鲜,又十分有趣味。但是野菜虽好,可也不要贪食。

1.注意野菜生长地点:郊外化工厂等处附近空气不佳,所生野菜容易吸收铅等化学物,废水边的野菜也常含有毒素,均不宜食用。

2.不认识的野菜不吃:容易发生误认的野菜不要食,以免中毒。

3.不可多吃:野菜一般较少受到污染,也确实别有风味,可谓天然食物,但凡事讲究适度。过量进食野菜,易造成脾寒胃虚等病。

4.不可久置:野菜最好是现采现吃,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鲜,而且营养成分减少,味道会变差。

植物绘画均来自《诗经名物图解》,作者是日本江户时代儒学者细井徇。

图片均来自网络。

来吧,等个春日,

去田野,

去寻寻那从古流传至今的盎然春色。

「为你推荐」

更多了解「自来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bm/5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