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奇苑茶业欢迎 一、湖南茶园主要病虫草害发生情况
湖南茶园害虫多达种.病害种.杂草多种。兹将分布范围较广.危害程度较大的分别介绍于后。
(一)茶树害虫(含害蜻)
1.茶毛虫全省都有发生.危害严重。
(1)为害症状:幼虫咀嚼叶片.严重时不仅叶片食尽.还啃食枝干、树皮、花果、造成茶树枯死。幼虫体有毒毛.人体皮肤触及红肿痛痒。
(2)形态识别:成虫.雌蛾体翅黄褐色.雄蛾稍小.体翅黑揭色;前翅中央均有2条淡色横纹带.翅尖有2个黑点.卵圆形淡黄色.紧叠成块.呈椭圆形.上覆黄色绒毛.粘附在叶片反面。幼虫初孵为黄乳白色.后变为淡黄色.体上生有长短不一的毛.成熟的幼虫黄揭色.各节生有两对瘤状突起.除2-3对突起小、颜色较浅外.其余突起较大.并以4-5节背上突起最大.均呈黑色。蛹.密生短毛.黄揭色.后为茶揭色.末端有一束钩状尾刺。
(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三代.以卵块在茶树中、下部叶片背面越冬。3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为第一代幼虫危害期.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为第二代幼虫危害期.8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为第三代幼虫危害期。第一、三代.如连续阴雨.在4~5龄时多感染软化病.腐烂死亡达70%以上.1~2龄幼虫.群聚性很强.3龄以后逐渐分群。晴天早晨及黄昏或阴雨天.虫群多在茶丛上面叶片取食.中午阳光强烈时.群迁到茶丛下部枝叶上避阴。幼虫老熟后.在茶丛根颈部裂缝和茶丛下土块及落叶等阴暗处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
2.大尺蠖(又名油桐尺蠖)全省均有发生危害.局部茶区严重。
(1)为害症状:幼虫咀嚼叶片.猖撅时常将叶片、嫩茎全部食尽.使茶树形成光杆。
(2)形态识别:成虫银灰色.翅上显有黑色小点。雌蛾体大.触角丝状.腹部肥大.未端有一束黄色绒毛;雄蛾体小.触角羽毛状.腹部尖瘦。卵椭圆形.蓝绿色.常百余粒至千余粒重叠成堆.上覆少量黄色绒毛。幼虫初孵灰褐色.成熟幼虫灰白色或麻褐色。蛹圆锥形.深棕色.头部有一对黑揭色小突起.基部膨大.端部呈针状。
(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二代.以蛹在被害茶树根际4-6厘米土表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产卵.5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孵化危害.7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孵化危害。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幼虫逐渐老熟入土化蛹越冬。成虫喜栖息在茶园附近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受惊落地假死或向低飞到附近停栖.雌蛾因怀卵多.难作远距离飞行。卵多成堆产于周围高大树木皮层缝隙处及孔洞里.少数产在茶树下部茎干分权处缝隙中。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随风传播.但卵堆产在茶树上的.常集中在1,2株树上危害。幼虫三龄前食量小.只在叶片边缘取食上表皮及叶肉.显出黄褐色或黄绿色斑点状痕迹。三龄后.食量大.取食全叶.仅留部份主脉。幼虫停食时.胸足握住枝叶或虫体上斜.体色与所停息的枝茎颜色相似.难以发觉。
3.茶蓑蛾全省均有发生。
(1)为害症状:幼虫咀嚼叶片呈缺刻和孔洞。
(2)形态识别:成虫.雌虫蛆状无翅.黄褐色:雄虫体翅均呈深褐色:卵椭圆形.淡黄色;幼虫黄褐色.胸部各节的硬皮板侧上方有一条褐色纵纹.下方各有一个褐色斑;雄蛹小.黄褐色.腹末弯曲成钩状;雌蛹大.橄榄形.腹末具刺。
(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二代.个别的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护囊中越冬。一年二代的.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危害的第一个高峰.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老熟化蛹05月中、下旬出现成虫产卵成堆产在护囊中。6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孵化.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是危害的第二高峰。7月下旬化蛹.8月中旬羽化产卵。8月下旬至9月上旬出现第二代幼虫.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第三个危害高峰。一年一代的.即在6月上、中旬孵化后.一直取食到11月下旬.幼虫老熟越冬。
4.茶丽纹象甲全省均有发生。
(1)为害症状:以成虫咀食新生嫩叶.使叶片成不规则缺刻。主要危害夏茶。
(2)形态识别:成虫灰黑色.上覆有黄绿色鳞片集成的斑点和条纹.翅中后部至两侧有较宽的黑色横带.卵椭圆形.黄白色.幼虫乳白色.体肥多横皱纹.无足:蛹黄白色.长椭圆形。
(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表土内越冬。翌年5月中旬成虫开始出土.6-7月成虫出土盛发.善爬行.具假死性.上午露水干后及下午2时至黄昏活动最盛。中午前后潜伏在叶背或茶丛荫蔽处。雌成虫交尾后.陆续入土产卵.产在根际附近离土表1~2厘米处。幼虫孵化后.多在表土下3厘米处活动取食。老熟后.化蛹于土中。
5.假眼小绿叶蝉全省茶区都有发生。
(1)为害症状: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芽梢汁液.被害芽梢生长受阻.严重时芽叶枯焦.以夏茶受害最重。
(2)形态识别:成虫黄绿色.前翅绿色半透明:后翅无色透明.卵香蕉形.乳白色.若虫除翅未形成外.体形和颜色均与成虫相似。
(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十多代.以成虫在茶树、杂草和其他植物上越冬。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秋末冬初.茶树停止生长时.成虫也停止产卵而越冬.成虫有分批产卵的习性.故世代重叠。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一般在6月中、下旬和9月~10月。
6.黑刺粉虱全省茶区都有发生.危害严重。
(1)为害症状:幼虫在叶背刺吸汁液.其排泄物还能诱发煤病.阻碍光合作用。发生严重时.树势衰退.芽叶瘦稀。
(2)形态识别:成虫橙黄色.体表覆有粉状蜡质物。翅紫色.前翅周缘有7个白血斑.后翅无斑纹:卵香蕉形.乳白色.后为黄色至紫色:幼虫长椭圆形.初孵有足.淡黄色.固定泌蜡后.变为黑色。背面有2条白色蜡线或周缘出现白色蜡状物。老熟幼虫.背侧长有6~14对刺:蛹近椭圆形.乳黄色至黑色.蛹壳黑色有光泽。
(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魂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过冬.翌年3月化蛹.4月羽化。四代危害期分别为5月、7月、8月和10月上旬:成虫白天活动.有趋光性.飞翔力差.随风就地扩散.多聚集于茶丛内叶片背面并产卵。幼虫在原处取食化蛹。
7.红蜡蛤湖南省均有发生危害。
(1)为害症状:若虫和雌虫吸食茶树汁液.常诱发煤病。
(2)形态识别:雌成虫紫红色.椭圆形.背部稍隆起.蜡壳紫褐色.雄成虫暗红色.翅一对.白色.半透明.卵椭圆形.两端稍细.浅红色;初孵若虫扁平.椭圆形.具足3对.固定后泌蜡.红褐色.2龄若虫紫红色.周边有细毛:3龄若虫蜡壳加厚.渐成半球形.顶部中央凹陷.似脐状.两侧有4条白色蜡带.蜡壳呈玫瑰红色至紫红色:蛹暗紫红色.长椭圆形。
(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I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5月上、中旬开始产卵.6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幼虫多群聚于新生枝叶上为害。
8.茶橙瘦蜡湖南省均有发生危害。
(1)为害症状:幼螨、成螨均以针状口器刺吸嫩叶和新叶汁液。被害叶失去光泽.叶背面显褐色锈斑。
(2)形态识别:成蜗体似胡萝卜.橙红色.腹、背部有横皱.有足二对:卵乳白色.圆形.半透明.幼若蜗.体色浅.乳白至浅桔红色。足2对.形似成蜻.但体小.腹部横皱不明显。
(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25代.以卵、幼若蜻及成蜻在叶背越冬.在发生期各蜻态混杂.世代严重重叠.各蜻态在栖息部位均可见到.叶正面以成蜻为主.卵和若蜡甚少.叶背成蜻、卵、幼若蜻都有。魂月上、中旬芽梢伸展后.爬上新叶产卵繁殖。5月中旬以后.蜻口密度显著增加.对夏茶危害最大。高湿多雨和高温干旱.对其发生不利。
(二)茶树病害
1.茶芽枯病局部茶区发生危害.为害嫩叶和幼芽.病斑褐色或黄揭色.成不规则形状.无明显边缘.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病叶易破碎.幼芽呈黑褐色枯焦状.茶树生长停滞。是一种低温病害.主要在春茶发生.平均气温15~20℃时.发病最盛.一般发芽偏早的品种.发病较重.气温上升到29℃以上时.本病停止发展。
2.茶白星病局部茶区发生.特别是高山茶区常发病严重。危害嫩梢.初期产生褐色小点.后扩大成圆形小病斑.中央凹陷.周围形成深揭色隆起的边缘.与健部分界明显.后期病斑中间为灰白色.互相合并成不规则大斑.上有黑色小粒点.严重时使新梢变黑枯焦死亡。
低温(15~20℃)、持续多雨的春茶期.易于流行。用病梢制成的干茶有恶臭、味苦.对品质影响很大。
3.茶饼病主要发生在高山茶园.危害茶树嫩叶和嫩茎。病斑在叶背面突起如饼状.上生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末。病斑正面凹陷.呈淡黄揭色。发生严重时.新梢枯死。本病一般在春、秋季发生。
4.茶苗白绢病一般在苗圃和幼龄茶园发生较多。发病严重时.叶片凋萎.茶树死亡.主要发生在根颈部位.开始病部产生紫揭色条斑.后变褐色.上生白色绵毛状物.并向茎上部伸展。缠绕根颈一圈向土中扩展.形成白色绢丝状膜层。最后在膜层上产生油菜籽状颗粒.这是病菌的菌核。茶树病部皮层腐烂.植株枯萎。
5.茶云纹叶枯病全省茶区均有发生.是茶树一种比较普遍的叶部病害。主要为害老叶、嫩叶、枝条.果实上也可发生。受害后.芽头瘦弱.严重的茶园.叶片呈枯褐色.大量脱落.影响产量:幼苗感染后.可全株死亡。老叶病斑多发生在叶上部或叶边缘.呈半圆形和不规则形。初为黄揭色.水渍状.后为揭色.有波状轮纹.逐后由中央向外变成灰白色.上生扁平圆形灰黑色小粒点。除严冬外.本病均可发生。5月上、中旬和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干旱后连续降雨.或时雨时晴.发病最快。所以.一般在旱季雨后10-15天常出现发病高峰。排水不良及冻害、旱害之后的茶园.此病都易发生。
(三)茶园杂草
茶园杂草与茶树争肥、水、阳光.助长病虫害滋生蔓延.使树势衰弱.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据调查.湖南茶园杂草已有余种.大部分茶区以菊科和禾本科的种类最多。茶园发生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杂草.有马唐、狗尾草、蟋蟀草、狗牙根、辣寥等12种.鸡眼草、白茅等在一些茶区也严重为害。
多年生杂草.几乎全年为害。1-2年生杂草和多发性杂草.多在3-4月、5-6月出现为害高峰.7月进入旱季后.以耐旱性强的马齿览.铁览菜、粟米草、地锦草、反枝览为主:若7-8月多雨.多发性的马唐、狗尾草会发生.形成7-8月、9,10月的第3,4个危害高峰。但其发生数量不及前两个高峰。11~12月主要是越年生杂草如野塘篙、鼠曲草、繁缕、雀舌草、荞、早熟禾、看麦娘和多年生杂草野艾篙、酸模的发生期。
二、无公害茶园病、虫、草害防治
无公害茶园允许有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但必须控制农药残留含量低于规定的允许标准。因此.无公害茶园对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综合治理.必要时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安排药物防治。
(一)农业防治
1.结合施基肥清洁茶园冬季施基肥时.将茶园中的枯枝落叶及表土层耙埋入基肥沟中.可使一些在茶园浅土层中生活的茶树害虫不能羽化出土.如大尺蠖、茶丽纹象甲:一些在茶树落叶中越冬的病原菌.也因落叶被埋入土中腐烂而死亡。据研究落叶中的云纹叶枯病病原菌在表土经过冬季后.仍有82.3%存活.而翻埋至土内15厘米处的落叶.其上的病原菌.存活的只有8.39%。此外.冬季施基肥耕翻土壤时.对清除恶性杂草.也是很有效的。
2.结合修剪.剪除病虫一般讲.修剪程度愈深.剪除病虫种类和数量愈多.如茶蚜、茶附线螨、茶橙瘿螨、假眼小绿叶蝉等害虫(螨).主要栖集于茶树表层.茶树进行轻修剪对这些害虫具有控制作用;卷叶蛾、茶橙瘿螨、茶细蛾等危害严重的茶园.则可采用深修剪.因这些害虫在树冠面的位置要低一些;而对长白蚧、龟蜡蚧等一些蚧类危害严重的茶园.应采用台刈进行清除。
3.重施有机肥.提高抗病虫能力化学氮肥施用过多.会加重病虫发生危害.尤其茶树上的蛤类和螨类.施有机肥则不利于其发生。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末.茶炭疽病和茶轮斑病的大发生.据认为与大量施用化肥有关.因此.增加有机肥的比重.适当配施磷钾肥.减少化学氮肥施用量.增强茶树对病虫的抗性.是农业防治很重要的环节。
茶园土壤覆盖.不仅能有效的抗旱、防冻.而且是抑制茶园杂草发生的重要措施。
(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常用的是利用黑光灯诱杀。茶树害虫中趋光性较强的种类主要有油桐尺蠖、灰茶尺蠖、茶黑毒蛾、茶刺蛾、扁刺蛾、茶小卷叶蛾等。
有些害虫对不同颜色有偏嗜性.如茶蚜对黄绿色趋性较强.而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则对偏黄偏蓝的色彩有较强的趋性.因此.在茶园中采用涂有粘结物的色板.诱捕相应的害虫.有很好的效果。
人工捕杀是茶农常用的方法.在无公害茶园越来越受到重视。如茶毛虫在3龄前.群聚性强.毒性小.被害目标较明显.有利于组织人力摘除:如扑打大尺蛙成虫.刮除卵堆:丽纹象甲危害严重的茶园用人工振落捕杀:摘除茶衰蛾护囊、茶小卷叶蛾虫包等。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一般是以有益生物来控制和杀灭对茶树有害的生物。据20世纪80年代普查监定.确认湖南茶区有茶园病虫天敌达种.而以害虫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多.数量大.尤以蜘蛛类.占茶园捕食天敌数量50%以上.是控制假眼小绿叶蝉、粉虱类及鳞翅目幼虫等害虫的有效手段。
茶毛虫、油桐尺蠖、茶刺蛾等害虫的幼虫均有软化病(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收集害虫腐烂尸体稀释扩大感染.能有效控制这些害虫为害。苏云金杆菌(Bt制剂)用于防治茶毛虫、尺蠖、刺蛾类等鳞翅目幼龄幼虫.效果显著。
(四)药物防治
无公害茶园.在必要时可以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但严格禁止使用滴滴涕、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基)、甲胺磷、乙酞酸甲胺磷、氧化乐果、五氯酚钠、杀虫眯、克百威、三氯杀蜻醇、水胺硫磷、氰戊菊醋、来福灵及其混剂等高毒、高残留农药。我国颁布的《无公害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使用标准》及《茶园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在生产中可以参照选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