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嫲的鼠壳粿

农村的小孩是比蛰居在城里的小孩更能敏锐地感知春天的到来!早春寒风凛冽中,乡村的土坎坎,水田裸露出的土皮上,就有草芽冒出嫩嫩的绿,这无不是在昭告春天的到来!早春的天犹带冬的寒意,农村的小孩挎着一个篮子到麦地里割毛茸茸的绿油油的麦草,这是给自家的小鹅小鸭准备的吃食。当她看到麦草里夹杂着一些芯末开白色小花,花蕾及枝叶有棉絮状的白色纤维小草,她知道这草叫做“鼠壳草”。她懂得这种小草是阿嫲做鼠壳粿的好材料,有时候觉得这个是送给阿嫲做粿的好礼物,就会在拔麦草时顺便采一些鼠壳草回家去,好央求阿嫲做鼠壳粿去。

阿嫲是村里做粿的行家,潮汕时年八节,每个节日都有应节的粿品,每一种粿,阿嫲都做得如雅。在过去,衡量一个潮汕媳妇合格的标准,就是必须会做粿!

回家后,阿嫲把收集的鼠壳草选摘最嫩的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烂。再以糯米粉掺和揉制成团块,作为粿皮。再将团块分成小块,捏成圆饼,中包粿馅,之后用木模压印,垫在蕉叶上入蒸笼蒸熟。过去物质匮乏,阿嫲包的粿馅里只是单一的甜味。现在人们做的粿馅有咸、甜、双烹数种。甜馅有红豆或绿豆加糖制成豆沙;咸馅有糯米饭加香菇、肉丁、虾米、花生仁、香料等;双烹则一半是甜的一半是咸的。材料丰富,味道多样。可以存放多日,吃时可再蒸热或在锅中用油煎,入口软香甜润。可惜现在吃遍市场上的鼠壳粿,阿嫲鼠壳粿的味道,却再也追寻不到了。

潮汕鼠壳粿(guǒ)也称茨壳粿(官方名称“鼠粬粿”),广东潮汕的传统小食之一,潮汕民间年节祭祖一般都会有鼠壳粿。阿嫲做的鼠壳粿大概在清明节前,为了祭拜祖宗才做的,近来,我看到网络的一些资料,在其它省份,比如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也有在清明前用鼠曲草做成食物的习俗,它们叫做“清明团子”或者“清明粑”、“蒿菜粑”。

潮汕鼠壳粿取用天然鼠曲草,鼠曲草地上部分入药,性平,味甘,功能祛痰止咳,主治咳嗽痰多、气喘等症。鼠曲粿颜色深绿,柔软香甜,散发着鼠曲草天然的清香,因而现在也为潮菜餐桌常见之小食佳品。潮州人很早就懂得“鼠曲草”特有的甘香味,及其本身具有的药效,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提到:“北方寒食采茸母草和粉食”,这里的茸母草也同样是鼠曲草。可见人们用鼠曲草和粉做粿的习俗,已经来源悠久了。

等你来到潮汕,街市中行走,碰到卖鼠壳粿的摊档,看到这深绿近似黑乎乎的家伙,可不要以为这又是什么黑暗料理?特别在这烟雨蒙蒙的春天,不如尝尝一下,这散发鼠曲草特有清香的粿,嗅一嗅,尝一尝,这春天的味道吧!

(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长按







































白癜风抗复发工程
白癜风抗复发工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bm/4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