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的野菜

我的脑海里,经常出现三月三的节日盛况。我太喜欢这个节日了,就把全国各地的和家乡的、古代的和现在的、已经消失和依然存在的关于它的习俗,不断进行拼接、加工和想象,组合成如下的情景:阳春有脚,姗姗而来。丽日和风,山润土柔。草色青嫩,柳烟蒙蒙。桃花水涨,杜鹃鸣竹。田野寂静,白鹭纷飞。落花满径,暗香轻盈。男女老幼,盛装华服,结伴出游。或嬉戏田野,放飞纸鸢。或悠游漫步,赏花踏青。或木叶传情,作歌互答。或偕来水边,执兰招魂。或曲水流觞,吟诗作文。或饮酒作乐,尽情舞蹈。这样的三月三,应该是歌的节日、酒的节日、诗的节日、舞的节日。是绿的海洋、花的海洋、笑的海洋、乐的海洋。

在这样的节日里,我觉得最直接的,莫过于用自己的舌头去捕捉,或者感受春天的味道。我这么突然来一句,也许有点晦涩。其实,应该这么说的:尽兴之余,回家之前,到田边地头和溪畔山脚,采些野菜,将一把春天的绿色、一株春天的味道、一朵春天的芬芳、一片春天的记忆带回家。

是的,三月三,野菜鲜。最鲜的,莫过于地菜。地菜,最通用的名字叫荠菜。另外还有护生草、菱角菜等别名,具体是哪个地方的叫法,就不须去考证了。辛弃疾有句诗言:“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诗句的意思,我不是很明白。但春天,确实是荠菜花开的时候,可花期很短,到三月三时,已经结子了。在农村老家,这一天都要采摘一些结子的地菜回来,洗净,与水和鸡蛋放瓦罐中。用小火慢煮,待鸡蛋吸足了荠菜鲜味,全熟后,即可食。汤也可以喝。大人都说吃了地菜煮蛋,可以驱除蚊虫,防止生疮,避免春疫。小时候的我,是有“饿老虫”的雅号的,不管能不能驱虫避疫,也不顾鸡蛋还热得烫手,先解馋再说,一下子就囫囵吞吃了好几个。荠菜有多鲜,可是一点感觉都没有。至于留下的汤,多是大人们喝了。

也是三月三要做的,用的是一种叫黄头婆婆的野菜。这种野菜,田间地头很常见。在农村老家,在三月三这天,奶奶们和外婆们经常用婆婆饼招待孙子和外孙们的小点心。

黄头婆婆这种野菜,我原不知其学名,后来才知是鼠曲草。知道这个名字后,才发觉它在野菜家族中是颇有名气的。周作人先生的《故乡的野菜》介绍得很详细:“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另外,他还说日本也有这样的一种小吃。但我还是有些怀疑:我说的婆婆饼,是不是就是他所称的黄花麦果糕。还有黄头婆婆草,是不是鼠曲草。前几天,读《荆楚岁时记》,发现它是一种历史悠久、颇有古风的吃食:“是日(三月三日),取鼠麴汁蜜和粉,谓之龙舌,以厌时气”。就是三月初三这一天,采摘鼠曲草,用蜜汁加粉调和,做成饼团,叫做“龙舌”,可以治疗时气病。我还上网搜索了一下鼠曲草的图片,果然是黄头婆婆草那熟悉的样子。通过这样的一番考证,应该确定黄头婆婆草就是鼠曲草了。

因为用的是同样的食材,做法也差不多,不管是黄花麦果糕也好,还是龙舌也好,或者婆婆饼也好,不管是在周作人的故乡绍兴,还是在我的老家绥宁,或者在日本,其味道,应该是一样的香糯,一样的可口,一样的甜美。只是我依然喜欢婆婆饼这个叫法,虽然有些土,但它亲切。一种来自故土田园、来自老家厨房里的亲切,一种来自奶奶和外婆关爱的亲切。这种亲切的味道,无论走到哪里,都让我颊齿留香,久久回味,永远难忘。

“三月三,吃春尖”。这句民谣,说的是采食香椿的事,很有韵味,让我思绪飘然。你想,品尝春天的尖尖,那份精巧、那种细腻、那缕馨香,那股新鲜,真是不能用其他语句来解说的,只可意会啊。

椿树是一种常见的树,有“树木之王”的雅称。在农村老家,哪家房前屋后,没有种香椿树呢?“七股椿八股槐,不出状元出秀才。”种了椿树,据说年轻人会勤奋上进,学业有成。老人会身心和畅,健康长寿。椿树木材通直,是造船、建筑的好材料。每年端午节,我们老家除挂艾叶、吃粽子、喝雄黄酒、采草药外,还要划龙船。而造龙船的用材,颇有讲究。龙头要用樟木,龙筋用椿树,龙身还要用一根偷来的树,这样龙船才能划得快。

记得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在村小前面的山坡上植树,也是种的椿树。三十年的时间,一瞬即过。村小还在,只是因为撤并,已经没有了学生。那些椿树还在,长得郁郁葱葱,一个人已经抱不下了。树已经成材了,当时的老师,也都已退休,做了爷爷奶奶。当时一起植树的小同学中,一位因为好酒导致脑血管破裂而英年早逝。还有一位不知为了什么,将自己身上绑了许多炸药,在一块稻田里自爆而亡。这两个同学,竟是当时最要好的朋友。而其他的人,早已各在一方,也没有什么消息。祝愿他们,生活得健康和平安。

椿树有臭椿和香椿两种。我们吃的是香椿的嫩芽。采食季节在谷雨前,有“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的说法。最嫩的时候,还是在三月三,谷雨节的前几天。香椿芽的吃法,有许多种。最简单的是把香椿切细,和蛋一起炒,椿香加蛋香,如调和得当,可相得益彰。且金黄翠绿相间,单看其色彩,就非常诱人。乡下老家经常是这种吃法。

有次到城步,朋友请客,桌上每位前面摆了一碟凉拌酸香椿芽,作为开胃小菜。观其色,油绿透红,脆嫩如新,清爽诱人。食之,初有涩味,继而香气浓郁,醇厚丰满,回味悠长,令我口胃大开,一连吃了三碟。我最喜欢的是“香椿鱼”,据说是西安名菜。西安我没有去过,也就不知西安的“香椿鱼”名在哪一个方面。我是通过电视中的美食节目了解后,看到做法简单,就到市场上买了一把回来,按照香椿芽裹面糊,然后用油炸的程序,学着做了几次,居然也片片如金黄的小炸鱼,味道也香酥鲜美,很是有成就感。

在农村老家的春天,蕨菜是野菜中最多的。出门,到河边溪畔或田间地头转一圈,不到十分钟,就能采回一大把。

蕨菜有两种,一名山蕨,一名水蕨。山蕨长于山坡,多占山野之大气。水蕨生在溪畔,尽得水性之柔情。山蕨是壮实、丰满、肥厚的。水蕨则清秀、纤细、轻盈。山蕨的颜色绿中带紫红,有些不掩风情。水蕨则是一袭翠绿,很是淑静。山蕨的味道,醇厚多汁,比较鲜甜。水蕨的味道,清爽润滑,略有涩味。我说,山蕨,是乡村的少妇,而水蕨,则是水边的少女。这样的比喻,是有些粗浅,不知你同意不?

不管是山蕨,还是水蕨,最好的烹饪方法,就是青炒,除盐之外,只放几颗蒜丁则可,不宜加其他调料,也不宜配其他配料。蕨菜,是大自然孕育的至美之物,最宜于单独烹制。最好的食物制作者,就是要让菜肴无限接近原料的自然之味、纯净之味。唯如此,才能不亵渎其清雅气节,才可突出其本来韵味,才能品出初春山野的芬芳和风情。

如果,有好的山泉水,有好的土猪肉,则可用水蕨来煮汤。我用的是关峡定远桥旁薄泉古井里的水,还有农村里喂野菜熟潲长大的土猪肉。肉要排骨上的贵妃肉,或三精二肥的五花肉。往砂锅里倒入泉水,将肉煮熟,然后取出,切成细丁。洗干净的水蕨,亦切成细丁。大蒜一枚,拍碎,依然切为细丁。三丁混合,倒入煮肉的砂锅中,用原肉汤慢火炖煮。汤重开后,加盐。汤浓时,放自研的胡椒粉,即可食。

我认为,水蕨至爽至滑,泉水至甘至冽,贵妃肉至细至美。这道水蕨汤,也可称为贵妃汤,应该博取水蕨之爽滑、泉水之甘冽和贵妃肉之细腻。如三味能和谐相处、融汇渲染、缠绵交织,则为亲密爱人之柔情至味也。

我们乡下人,如觉口里寡淡冇味,吃什么都冇香,就会采把苦菜来炒着吃。吃那么几次,口里就有味了,可以吃嘛嘛香了,底气十足了,腿脚有劲了,说话也大声了。这比电视里的那个过气名人做的牙膏广告有效得多。

苦菜,是乡下的叫法,其大名是茼蒿,雅致一点的,称菊花菜。苦菜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虽然有点苦,但细品之后,可以苦尽甘来。苦菜,可谓是野菜中的君子啊。

苦菜粥,其实很简单,在煮好的粥里,加一些切得细细的苦菜就行了。还是那个目的,吃点苦,调调嘴,生活才会有味道。那些在食谱里吹嘘苦菜有平肝、补肾、宽中、理气、降压、止咳、安神、健脾、和胃、化食等功能的,你可以相信,但不必太相信。吃某种食物,喜欢某种食物,首先考虑的是其营养和味道,如果首先考虑其治病的功效,那还不如去看病和吃药。

三月三的野菜,还有很多。野菜的做法吃法,更是数不胜数,但暂时只能写到苦菜粥这里了。虽然有凑数之嫌疑,不过好歹也有三菜一汤,最后还给你上了一碗苦菜粥,希望你能品出好的味道。

欢迎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标准
白癜风可以治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bm/2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