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许多美食值得推荐,品种许多,是我国著名美食之一,最早的福建美食可以到清末民初,福建先后涌现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名店和名厨。当时福建是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区域。其中最广泛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属沙县小吃。福建著名的风味小吃主要有清明果、全真鱼丸、土笋冻、海蛎煎、火烫花螺、鱼皮花生、花生酥、芝麻咸饼、苦桔糕、鼠曲果、白斩鸡、妈祖糕等。这些小吃形成了福建人独具一格的美食体系。接下来介绍几种福建特色小吃。
土笋冻由土笋这种动物,也叫土丁烹饪而成,是一种野生于沿海咸淡水交界环节软体蛆状动物,生活在干滩涂表层,群集而居,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做法是将清洗干净的土笋放入锅内,用水煮,拌些葱花,冷却后汤汁自然咬冻即成土笋冻,可用小刀划成各种形状,样子透明,清淡可口,润肺清热,土笋还可用于煮汤,熬粥。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北方统称为馄饨,南方统称为扁食。沙县扁肉由馄饨演变而来,扁肉的品种吃法很多,最普及的是沙县扁肉,沙县扁肉里面的汤采用猪的前蹄,还有猪皮熬制出的高汤,具有皮薄薄如纸张,色泽洁白,韧而有劲,口感顺滑而闻名。沙县扁肉分为煮扁肉、炸扁肉、炝扁肉、等多个品种,同时在馅料、汤料、吃法、调味上也存在区别。馅肉选择猪的前、后腿肉瘦肉为主。去皮去肥去筋。且在皮、馅里加碱。防止食物快速酸坏。在沙县扁肉里还可以加海虾和一些什蔬味道都十分美味。
清明果历史悠久,在南北朝时期,南方的百姓就在清明时期吃这种点心。还有一个典故,讲的是在太平天国起义时,百姓给义军送饭时,将清明果藏到青草中,躲过清军的审查。一开始作为祭祀用的清明果,由艾草或鼠曲草和米粉为主材料,分为甜咸两种口味。艾草和适量糯米粉、大米粉加入白糖水捏成糕点做皮,包入芝麻或赤豆沙沙馅的为甜清明果,一般呈团状。包入腊肉丁、冬笋丁、豆芽的为咸清明果。一般为饺子样。
佛跳墙,是一道福建名菜,又名福寿全,相传是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他为巴结周莲,令内眷亲自主厨,做出这道名贵菜。佛跳墙富含营养,佛跳墙的原料有鱼翅、鲍鱼、干贝、猪瘦肉、鸭肉、桂皮、海参、油发蹄筋、水发花菇、熟火腿片、鸡翅膀、鸡肝、鸽子蛋、熟莲心、冬笋片、猪肥膘肉、葱段、生姜、冰糖、绍酒、干淀粉、酱油、味精、生油、猪骨汤,要充分体现每一种食材的口味和特点需要先将这十几种食材分别独立制作成一道菜,再汇聚到一起,加入高汤和绍兴,文火煨制十几个小时以上后才真正制出这一道代表福建的名菜。
蚵仔煎也称之为海蛎煎,起源于福建泉州,地区经典的传统小吃之一。关于它的起源,有一则有趣的故事。传闻西元年时,荷兰军队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余只能用土笋熬汤果腹,结果一次疏忽让土笋汤变成了冻,未免麻烦直接取块食用。没想到比原先的汤更鲜美,从此流传开来,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
番薯丸是福建的一种传统小吃。据说是龙田一家三姐妹发明的,导致现在出现了很多名叫三姐妹番薯丸的店铺,真假未辨,他的外皮是用淀粉番薯粉而成,有的也会增加些芋头粉,馅则是由剁碎的猪肉、葱、紫菜和牡蛎制成,番薯丸的食用方法很多。水煮然后加上花蛤、米粉、青菜调味食用,也可蒸,炸,都别有一番风味。
以上的美食你尝试过哪几种?不过福建美食不仅仅是我提到的这些,若去福建本地旅游即可接触到更多的美食品种,他们流传了许多民间故事,各具特色的口感被世人口耳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