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春意浓劳动最光荣
——记七年级青团制作活动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时节,草木萌发。在这许多野草之中,要数艾草和鼠曲草最得江南人的心。用它们榨汁做成的青团,是嘉兴地区清明节的必备美食。
周末得闲,我校七年级的同学们纷纷走向田野、撸起袖子、翻转巧手,与春天撞个满怀,更是体会了一把劳动的乐趣。
飞出家门,来到春日的原野采集原料,嘉兴人把这一步叫“挑青”。同学们或在家长的指引下,或依靠此前做的攻略,很快找到了形如羽毛,散发着独特香气的艾草。而对于不喜欢艾草气息的人来说,摸起来毛绒绒的鼠曲草则更得青睐。
新鲜的草叶,只取嫩芽,再通过榨取,便能收获到“青汁”。将青汁与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再加以揉搓,最后就能形成一个饱满的大米团。米团胖乎乎,光亮亮,还散发着春天的味道,令人爱不释手。
接下来该准备馅料了。传统的嘉兴青团,有甜咸两种。甜者,大多由红豆沙制成;咸者,既能用鲜肉制作,也可用咸菜笋丁入馅。同学们依据家庭偏好,提前就准备好了馅料。也有不少同学在古法青团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结合当下流行的口味,准备了肉松、咸蛋黄、芋泥等馅料,令人眼前一亮。
??
将馅料包入青团,是最有技术难度的一步。先取一个面团,在中间挖出一个深坑,将适量的馅料包入其中。馅料多了,则最后很难收口,馅料少了,吃起来又欠缺了诚意。最后用虎口向米团施压,逐渐向青团的顶尖收口。一个漂亮的青团“宝宝”就做成了。
??
然而,这一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少同学都在这一步遭遇了滑铁卢。有受力不均匀造成破皮的,也有馅料满溢收不了口,更有馅料和米团混成一团糟的。当然,这些问题最终都不能打倒同学们,在家长的指导下,不少同学都有了进步,顺利收口。更有一些同学独辟蹊径,将米皮先擀成饺子皮状,再像包饺子一样将其粘合,最后滚圆,照样做出了可可爱爱的青团。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这一场春天的劳作,让孩子们走出樊笼,伸出双手,体验了与父母合作的乐趣,更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下一个春天,还约吗?
青团视频特辑
文字:吴琼
编辑:沈芸
审核:肖利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