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忆传统,祭扫寄追思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个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

农历二月廿三

清明时节寄哀思一束鲜花送祝福

年4月5日星期二,又到一年清明时。同学们遵循传统习俗,纷纷跟随家长进行祭扫或踏青活动;同时在网络上参与“清明祭英烈”线上纪念活动,观看少工委直播,献上电子花束,度过了以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清明节。二年级一班的李诗语同学录制了讲解小视频,介绍清明节的相关知识

一、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二、清明节的民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清明节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扫墓祭祖:清明节也被称为祭祖节,清明扫墓祭祀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风筝又称“纸鸢”,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插柳: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三、清明节的食物

清明是中国传统大的四大节日之一,从南方到北方,虽然食俗不同,但是意义都是一样的,都是追思逝去的亲人,并为子孙后代祈福。那么清明节吃哪些传统食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青团: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又叫青团子,清明果,因其碧青油绿的颜色而得名。老人们说,清明吃青团,除了有纪念先人的意思,还寓意一年都有健康和好运相伴。

艾叛(ban):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板,一年四季不生病”,可以给全家人带来好运,子孙不生灾祸,平安顺遂。艾叛也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

暖菇包: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辑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

馓(san)子: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清明节吃馓子不仅因为它美味解馋,还因为馓子谐音“散子”,老一辈人认为,清明节吃馓子是希望家族开枝散叶,人旺家旺,家肥屋润,生活富裕。

子推馍:“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

薄饼: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吃薄饼。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

芥菜饭: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鳅面祭祖送人习俗。

四、清明节的诗歌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苏堤清明即事宋苏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清明日对酒宋高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不管是以传统还是现代的方式“过清明节”,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一传统节气、节日对今日的我们仍有深远影响。在祭拜祖先、缅怀先烈中汲取精神营养,在春日活动中感受自然,参与才得真切体会。重视每一节气、节日,孩子们对生活的感知更具体、鲜活起来,受到精神教育,也留下美好回忆。

———中国传统节日———

END

供稿

郭茵

编辑

温娜

审核

李娜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bm/10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