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有点早?但生活和旅行还是要继续,冷,算什么,走,一起出去浪里个浪~~
生活那么多破事,唯有走出去感受宁德的大好山水,才能在吃吃喝喝的行走里获取正能量,这一次,看看屏南漈头村能给我多少惊喜~
很早就听说漈头村被政府授予“闽东最美乡村”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但当在村口下车看到这条不算清澈的溪流时,心底还是有那么一丢丢小落差的~
在村口,有一家卖光饼的小店,坐了大约2个小时的车,早就已经饥肠辘辘,闻到香气,瞬间口水横流~
头发高高滴扎起来,一身粉色衣服搭一条围裙,眼前的这位小姐姐就是老板娘了,人很热情,她说:“来漈头村游玩,我家的光饼一定要吃吃看,香的哟”!
和我们宁德市区经常吃的光饼还是有点差别,这个饼皮看起来略薄,加了葱花和肉沫在里面,纯碳火烤制,我觉得叫烧饼更合适。
2元一片,一定要吃刚烤出来那种,薄薄的饼皮啃起来有让人惊心动魄的“咔兹咔兹”声,一口下去,混着葱花和肉沫的香气让人叫绝,比一片十几元的披萨好吃多啦,墙裂推荐。
本来想带点回宁德,但凉了的光饼口感真心一般,所以有机会还是去漈头村直接吃吧~
沿着青石板的小道走进漈头村,古朴的气息仿佛时光倒流,溪水也渐渐变得清澈,五颜六色的鲤鱼在溪中自由游弋,虽然没有鲤鱼溪的鲤鱼多,但看着它们吞着游人喂食的光饼,构成一副人鱼共乐的安逸画面。
溪边两旁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夹道而建,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布满绿苔的青石小路,只有几个村民在门口静静的晒着太阳,非常安静,这个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小村庄真心觉得适合养老阿!
正在溪边拍照,被“嘣”的一声巨响吓了一跳,原来正在爆大米花,好几年没看到这玩意了,好奇地走过去拍下了瞬间。
这个小正太抓着一把爆好的大米花,吃得津津有味,只有在这样的村子里,孩子才能更接近我们的童年时光,无忧无虑,看着脸上灿烂的笑容,可爱极了。
当然,来漈头村游玩,还有一个美食不能错过,那就是这家有百年历史的扁肉,听说漈头扁肉在香港也有店面,香港著名的《成报》用较大的篇幅图文并茂地作了介绍,让漈头的扁肉红极一时。
漈头扁肉之所以好吃,是因为肉馅制作区别于其他的扁肉,馅制作不用刀,清晨买来鲜肉,用木棒敲打,一直敲打成细腻的肉泥。再用薄可透光的面皮包成一个个造型讨巧精致的扁肉!
当然扁肉的汤头更优秀,是用当地上好的猪头骨经过一晚上的细火熬煮,渐渐变成乳白色的汤头喝起来非常鲜香爽口~
扁肉煮开,用竹漏勺稍稍沥干,倒入浓香的底汤中,一碗拥有百年历史的漈头扁肉就端到我面前了,浓郁鲜美的汤汁加上粒粒饱满扁肉,吃完,回味无穷。
吃完扁肉往古巷里走,就跨进了屏南耕读博物馆,馆长张书岩,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退休老人,十来年前,他在为村民免费送信送报时,发现很多农耕古物被村民废弃或闲置于家中,感到非常可惜,便萌生收集的想法。
在这个面积多平米的展馆里,他收集了多件农耕古物:清代古床、明清青花瓷、重量超过斤的榨油床、三寸金莲、石刻圣旨……称得上是“民间故宫”了,可以说每一样东西都蕴藉着当地村民的智慧。
离开耕读文化大观园,爬上一家村民的楼顶,漈头村的全貌就尽收眼底,黄墙黑瓦,炊烟袅袅,美的让人沉醉。
这个千年古村经历了岁月洗礼,沉淀着最质朴的民俗风情,我是特别喜欢这样的村落,在这里你没有包袱,没有城市的喧扰,在喝完一碗当地的茶蛋后,和坐在墙角下的老人告别,去屏南县城吃一家有特色的小馆。
离开漈头村,前往屏南县,听说在车站对面有一家很实惠的小炒店,菜很正。一对夫妻开的,做的都是屏南当地特色的风味小菜。
炒笋干:太好吃了,就是加点葱花和肉片爆炒,没想到会这么嫩,和普通的鲜笋完全是不一样的口感,瞬间光盘。一亿个推荐。
秋菊粿:切的很厚,下锅一煎,鼠曲草的香气在咀嚼间在口腔中蔓延,一股山野的气息把人带到了早春的旷野,多吃几片也不腻。
土豆饼:煮熟的土豆切成片,煎的金黄诱人,虽然你不上周宁的土豆饼,但也不差,土豆绵软,沙沙的。
田螺煲:这是个头比较大的那种田螺,装在砂锅里,上面放了一种叫泥鳅草(?)的叶子,田螺很干净,肉也多,配酒超棒。还点了一碗泥鳅面,忘记拍了。
很实惠的小店,人均30左右,吃的那叫满足,这个冬天有去屏南看雪的朋友倒是可以去这家小炒店吃吃,炒笋干一定要点哦~
从宁德出发,去屏南漈头村大概2个小时左右,天气越来越冷,说明离下雪的日子也不远了,期待一场大雪的来临,银装素裹的漈头村应该会更美吧。
往期回顾
最低气温-5℃!明天……宁德会下雪?
??身份证开头你就是宁德人了?过了这5关再说!
??横跨市区两大公园,这条被称为宁德后花园的森林栈道,你竟然不知道!
??五险一金,每年带薪休假两个月……就在宁德上班!来么?
?不数不知道,原来我们宁德人还会这么多项“特殊技能”!
更多精彩内容,请猛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