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有歌传来:
那些年错过的大雨
那些年错过的爱情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野菜
。。。。。。
今天,妈妈发来一张照片,并喜滋滋地配图说:“我在用野菜包饺子,很香。”
我一个激灵,野菜这个词好像几百年没有出现在过脑子里和生活中了,现在还有野菜吗?我连忙问妈妈哪里搞来的,妈妈得意洋洋地说:“自己从山上弄来的。”
接着,老妈又给我发来一组足以让我吐血的图片:
天啊,居然是团子!
对方虽然是我亲妈,可也让我羡慕嫉妒恨,在美味面前流口水是一个吃货的素养,更何况我还是千年吃货,为什么仅仅听到野菜就让我这般控制不住?热血激情?激情澎湃?
请听我慢慢道来:
在川蜀乡村生活的时候,人们承受着繁重的体力活,而补偿这些体力活的就是野生水果和蔬菜,渴了,去摘一点野甘蔗,饿了,去摘一些野果子吃,还有一种地里挖出来的,鲜红鲜红的小果子,俗语叫“小地瓜”。
我的记忆里野花野果野菜就是人间美味。
1.折耳根
一看图片就回忆到童年了是不是?这道菜可以说是家家户户都品尝过的。
折耳根又叫鱼腥草,“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有着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增强身体抵抗力等药效。
我记得在乡村,春夏之交,此菜就乘凉爽口,它其实是有叶子的,但是好吃的是茎部,一般来说,折耳根的茎部都特别长,所以常常我们会把叶子去掉只剩下白嫩嫩的竹竿,然后简单淋上香醋和辣椒油上桌。折耳根在乡村野菜中独占鳌头,而且在不少宴客厅里也是一把好手,上得了厅堂,下得了磨坊。
2.清明草
大家通过图片也能知道清明草是用来做什么的了,清明草也叫鼠曲草、寒食菜、绵菜等等,关于它的基本知识大家可以百度百科,比如它属菊科,有镇咳之效。
我记得小时候在乡村为了摘清明草做好吃的红糖团子满山满山地跑,就在3-4月间,正是清明草旺盛的季节,背着背篓,或者拿着竹篮,盛满一整框清明草,然后到了家里,就等着大人揉烂了做给我们吃。
青青的团子,甜甜的芯(芯一般是红糖,也可以是腊肉等),呵一口气,然后啃上一口,糯糯的团子总会让人爱不释口,如果大人做失败了,成了硬邦邦的团子,大家便不喜欢了。
清明草在乡村大多用来做团子,至于它其他用法,大家可以百度下,听说也可以用来煎着吃。
关于清明草在乡村的地位,我认为仅次于折耳根。
3.洋槐花
看到“花”字,奇怪了吗?不是讲野菜吗?咋回事?
这大家就有所不知了,洋槐花可以是花,也可以做菜.它作花时可以生吃,作菜时可以很美味。
我记得曾经在乡村放学后,学校后有一棵很大的洋槐花树,和几个小伙伴便去摘花吃,新鲜的洋槐花很香甜,吃上几个小时就饱了肚子,当回家后不肯吃晚饭,大家就知道你在外面吃了洋槐花。
洋槐花的药效很多,可以抗炎、降血压、抗溃疡等。
吃法当然就更多:包饺子、炒廋肉、炒蛋、煮花汤。。。
除了以上着重介绍的野菜外,乡村还有能补肾的香椿、治糖尿病的马齿觅、有益于肝的婆婆丁(蒲公英)等,在我们的传承经典《诗经》里,提到的野菜更是数不胜数:参差荇菜、于以采苹、采采卷耳等。
我相信野菜里有着无尽的宝藏,大家如果像我一样对野菜也充满了无穷的爱,那就多加了解和寻觅吧。Let’sgo!
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