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开ldquo始rdquo

《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立夏:今天15时31分,立夏。这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从现在起,

气温将会明显升高,

万物渐渐成形,

田间蛙鸣声声,

植物枝繁叶茂。

在这个万物旺盛的季节,

养生防病不可大意哦。

饮食习俗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重在养心,大家可以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

立夏蛋

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七家粥、状元饼

浙江地区立夏必吃“七家粥”,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大家来分食。

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春卷三种。

北方地区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

立夏果

立夏果又称立夏粿,是一种节日食俗。在立夏节吃的一种粿子和汤圆,将米蒸熟后搓烂和成小团子,然后用豆芽,豆干,虾皮,豌豆之类的东西煮成“羹”,名叫“立夏羹”,又名“立夏粿”,合家共食。俗谚:“吃了立夏粿”,不怕大雨如注(敢于冒雨干活)。

"立夏馃"还有早、中、晚餐吃的区分。据说早吃补脑,中吃壮腰,晚吃健腿。

吃虾(夏)

湖北省通山县民间把立夏作为一个重要节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虾、竹笋,谓之“吃泡亮眼、吃虾大力气、吃竹笋壮脚骨”。

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为对夏季之祝愿。

虾中含有丰富的镁,经常食用可以补充镁的不足。虾的通乳作用较强,富含磷、钙、对小儿、孕妇尤有补益功效。

立夏羹

湖南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因立夏前后常有大风出现,民间将此风称为“龙王暴”,立夏日发东风,俗以为有水灾,谚谓“立夏东风雨涟涟”。立夏日打雷,日后必多雷雨,谚谓“雷打立夏,三天来一下”。

脚骨笋

立夏吃“脚骨笋”,是宁波特有的习俗,当地人会特别选摘野山笋或者乌笋,吃“脚骨笋”的重点在于形状,煮之前将笋拍扁,切成4厘米左右的一段,形同脚骨,吃了才能“脚骨健健过”。

脚骨笋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增加肠道水分的贮留量,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而且脚骨笋具有低糖、低脂的特点,富含植物纤维,可降低体内多余脂肪。

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属于厚礼。

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后妈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

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

立夏这天,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在湖北,

这个季节,

人们又多了一道新美食,

那就是

↓↓↓

美味的小龙虾你们都吃了吗?

小编要去开吃啦,

哈哈哈

湖北生活TV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zz/60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