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谈鼠与生肖鼠有关的中药

披挂整齐、展开旗帜 http://www.bdfyy999.com/bdf/kangfushequ/kangfutuan/2014.html

年是庚子年,又是金鼠年。作为十二生肖之首,鼠有两大特长:一个是寿命很长,二是特别机敏。因此也就有聪敏、长寿的吉祥之意。

鼠能药用?在汉末的《名医别录》中就已经被收载入药;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更为详细。民间亦有偏方,以白酒浸泡初生10天内的无毛幼鼠为药酒,服之可温肾壮阳、宣痹止痛,对于风湿性腰骨疼痛效果很好。

今天,我们重点来介绍以鼠命名的中药有哪些?

一、唇形科植物鼠尾草鼠尾草(Salviajaponica)为唇形科植物,芳香气味很浓烈,花、叶可以入药,味苦,性微寒,无毒。《本草纲目中》说它能主治鼠瘘寒热,下痢脓血不止。经常和地榆配伍,对长期便血不愈的患者有良效。中世纪欧洲人就认为鼠尾草能增强记忆和增进智慧,鼠尾草所含有的香精油含量最高可达2.5%,基本成分是酮(C10H16O)和冰片(C10H18O)。笔者见过鼠尾草,并一直从它小的时候看到其开花,有人也取其叶片泡茶喝,我没有亲身试过,不知效果怎样。

味苦、辛,性平。

清热利湿,活血调经,解毒消肿。

用于黄疽、赤白下痢,湿热带下,月经不调,痛经,疮疡疖肿,跌打损伤。

内服:煎汤,15-30g。

二、菊科植物鼠曲草鼠曲草(Gnaphaliumaffine),这个名字以听起来和上面很像,不过大家要知道,他们不是一个科属的,鼠曲草是菊科植物,有的地方是不是叫他佛耳草?其性味甘平,功能清凉解毒,平喘定咳,补脾祛湿。治疗感冒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及风湿性腰腿痛等。我一直把它当作观赏植物,那种菊科柔柔的美丽都不忍心去用它,大家可以留意一下。

味甘、微酸,性平。

归肺经。

化痰止咳,祛风除湿,解毒。

用于咳喘痰多,风湿痹痛,泄泻,水肿,蚕豆病,赤白带下,痈肿疔疮,阴囊湿痒,荨麻疹,高血压。

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三、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五灵脂

五灵脂为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可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归经之出血,如妇女崩漏经多,色紫多块,少腹刺痛。既可单味炒研末,温酒送服,又可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

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和飞鼠等的干燥粪便。

味甘,性温。

归肝、脾经。

活血止痛,散瘀止血。

用于心腹血气诸痛、妇女闭经、产后瘀滞腹痛、崩漏下血。

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不宜与人参同用;孕妇慎服。

四、菊科牛蒡子(鼠粘子);

牛蒡子,中药名。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学名:ArctiumlappaL.)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大力子、鼠粘子、恶实等。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属于解表药中发散风热药。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因牛蒡子形似小老鼠,且易粘着衣物,故又名“鼠粘子”。

味辛、苦,性寒。

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内服:煎汤,5-15克;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煎汤含漱。

脾虚便溏者禁服。

古代有一旁姓老农,偶尔发现耕牛吃了一种野草后力气大增,于是也拔来试吃,见其根深足有一米长,像山药,吃后精神焕然,回家熬汤给家人喝,不仅老母的眼疾治好了,全家人都变得健康多了。

老农于是想到以自己的姓命名该草药,加上因为牛吃过后才知有用,便决定称之“牛旁”。又因为是一种草,就在旁字上加草字头成了“牛蒡”。

五、鼠李科植物老鼠耳

为鼠李科植物老鼠耳的嫩茎叶。

味微苦,性平。

治疔疮,睾丸脓肿,痔疮,烫伤,止咳,消滞,散瘀,解毒。

用于治疔疮,睾丸脓肿,痔疮,烫伤。

内服:煎汤,鲜品15~30克。外用:捣敷。

脾胃虚寒者慎用。

六、冬青科的老鼠刺(构骨的别称)

为冬青科植物猫儿刺的根。

味苦,性寒。

归肺经。

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嗽,咯血,咽喉肿痛,角膜云翳。

用于肺热咳嗽,咯血,咽喉肿痛,角膜云翳。

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适量,煎水熏眼部。

脾胃虚寒者忌用。

七、防己科的老鼠藤

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茎。

味苦,性平。

祛风除湿,利水消肿,调气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腹痛;水肿;淋证。

内服:煎汤,9-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

孕妇慎用。

八、爵床科的老鼠簕

为爵床科植物老鼠簕的根或枝叶。

味微苦,性凉。

归肝、肺经。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利湿。

痄腮,瘰疬,肝脾肿大,胃痛,腰肌劳损,痰热咳喘,黄疸,白浊。

内服:煎汤,30-60g;或炖肉。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脾胃虚寒者慎服。

九、唇形科的黄芩(鼠芩)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因原药材像老鼠的尾巴,故又名为鼠芩。

形似老鼠尾巴

味苦,性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煎服,3-15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黄芩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相传李时珍16岁时突患急病,咳嗽不止,久治不愈,后期更每日吐痰碗余,烦、渴引饮,骨蒸劳热,六脉浮洪,方圆百里的名医都束手无策,认为其已无药可救。生命垂危之际,一名游方道士号脉后开出“黄芩30克,加水两盅,煎至一盅”的药方,连服半月后症消体康,一味黄芩居然起到了起死回生的效果。此后,李时珍深感中国医学的神奇,跟随道人刻苦学医,终成医林一代宗师。

十、鼠李科的老鼠耳

为鼠李科植物老鼠耳的嫩茎叶。

味微苦,性平。

止咳,消滞,散瘀,解毒。

用于治疔疮,睾丸脓肿,痔疮,烫伤。

内服:煎汤,鲜品15~30克。外用:捣敷。

脾胃虚寒者慎用

温馨提示

“开药方”是专业活儿,需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才能保证配伍合理,虽然有疗效的中草药随处可见,但也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辨证使用,切勿盲目服用!

山东智慧家居综合自:医院等网络资料

欢迎朋友们到全屋智能生活馆体验、参观

全屋智能家居产品

我们的线下实体体验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zz/5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