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至,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段文字,家在漳州、人在华安电视台工作的年轻漂亮的妈妈婷,工作加班到凌晨还坚持熬夜做汤圆,她为了把儿时吃到的味道做出来,经过两年的学习,终于熬出了浓甜的汤头,却没能和亲人孩子一起同享,一份盼望团圆的情愫在内心滋长。
她说:“我喜欢一切关于团圆的节日,并且一定要在内心把它过好,而不是因为我多喜欢吃汤圆。这个味道是一种情感,也许没人读得懂。我只是想,把这个味道做好了,以后我的宝宝一到冬至,就会想到那是妈妈的味道”。
大家都知道,冬至一到,市场上并不缺少汤圆,咸的、甜的、各种馅的应有尽有,可我却深深理解婷亲手做汤圆的心情,被那种偏执的冬至情结深深感动,更为她那种母爱的情怀赞叹不已,同时也让我想起妈妈为我们做美食的那些点点滴滴,感慨良多。
我的妈妈是一个做事精益求精、十分追求完美、近乎执拗的退休教师,这一点在过节制作各种传统手工美食上更加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说冬至吧,除了吃汤圆外,我们老家还要用糯米制作一种叫“鼠曲粿”的食品。鼠曲粿也叫冬至包,它是由糯米、鼠曲草和各种配料做成的。草纤的韧、草汁的香、糯米的糯、冬笋的脆、红糖的甜、精肉的劲和炒花生麸组成独特的舌尖美味,说到制作过程却是一道复杂的精细活。
每年端午节,妈妈做的碱粽也是令人垂涎。那种用天然植物碱做成的金黄透明的粽子沾着冬蜜入口,口感清纯,甜香绵韧,芬芳四溢,真是人间美味,这又让我想到邻居婶婶曾跟我说起的那件往事。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秋天,妈妈为了给我们包碱粽,和邻居家婶婶上山砍一种闽南话叫“枫姜”的木本植物,再把植物树干和枝叶烧成草木灰带回家,准备来年端午节过滤出碱水好做碱粽。那天妈妈和婶婶正在山腰的空地上烧树枝,一阵秋风吹来,带走了沾火星的树叶,点燃了不远处一片灌木丛,火势瞬间漫延,眼看再上去就是树林了,妈妈和婶婶赶紧脱下外套,惊慌失措地边喊叫边扑打,终于在旁边几个正劳作的茶农帮助下,控制了局面。据说火一扑灭,妈妈瘫坐在地上,蓬头垢面,惊魂未定。要知道,纵火烧山可是要坐牢的啊!想起这件事,我至今仍感到心有余悸。可是你们知道吗?平时她可是一位十分注重仪表、总是把自己拾掇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不乏端庄的漂亮妈妈,我不知道到底爱给了她多少力量和勇气。
妈妈会做的手工美食不胜枚举,我们五个姐妹的喜好、外孙们的口味她了如指掌,每当过节的时候,也是她最忙的时候。如今姐姐们传承了妈妈的手艺,节假日回娘家团团围坐制作美食、说说笑笑的场面,美好而快乐,妈妈也欣慰我们祖传的家庭美食后继有人。
天下妈妈都是一样的吧?她带着深切的爱子之心,倾其所有不求回报,只为了孩子漫长的人生有温柔的爱相伴,小时候盼孩子长得好,孩子长大后又盼他们过得好,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不忍撒手。
终我一生,走遍天涯海角,吃遍天下美食,最难忘的,还是妈妈的味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