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临近,艾粿飘香,香气中是忘不了的乡情

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http://m.39.net/pf/a_7534559.html

每年清明节前后,不少家庭都会做艾粿,主要材料有艾草或鼠鞠草和梗米以及各种馅料,外表看着惹人嘴馋的艾粿,工序可不简单哦!但这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习俗。艾粿也叫“艾粄”,艾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种,是一种美味的汉族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外形翠绿如玉,口感软糯清香,在这个万物复苏,花香遍地的季节里,艾粿的美味给这个季节增添一抹独有的清香。清明临近,艾粿飘香,香气中是忘不了的乡情,是心里甜美的回忆!

我想,人们之所以如此热爱春天,不仅是爱它的绚烂美景,更是爱它孕育的万物生机,记忆中的春天,总有许多专属的味道!比如清明节艾粿就是春天专属的味道。每年清明节前后,农村人就要漫山遍野去寻找一种植物,它的名字就叫艾叶。蓬蓬勃勃的艾叶生在田间地头、阡陌塬畔、屋前屋后的地垅里,这儿一丛,那儿一簇,那茎叶,说是绿,却又泛些白色,好像翡翠上下了一层霜,惹人喜爱。拈起一片柔嫩的艾叶,一股淡淡的草香漫溢在鼻翼四周,丝丝缕缕、绵绵不绝。

艾草-香艾,也叫大艾

说到艾叶,有必要给大家普及下,我们做的艾粿的艾叶有两种,一种是香艾,香味非常浓郁。另外一种是黄花艾,叶片小,但肉厚,有白色绒毛,开淡黄色的花,未处理香味不大,过水后香味会增加很多。

我们认为黄花艾做出来的比艾草做出来的艾粿的味道更香,没有艾草那浓烈的艾味。香艾,也叫大艾,青绿色,用它做出来的艾粿呈碧绿色,很漂亮,但做的人不多。原因估计是它太香了,香到臭的感觉,甚至有人闻到大艾的气味就头晕。黄花艾,就是鼠曲草,也叫小艾。枝叶上有白色棉毛,叶片像菊叶,开絮状小黄花。用它做出的艾粿,颜色不如大艾的漂亮,但香味清新自然,让人愉悦,为我们所常用。下面来看看艾粿的制作方法吧!

1、选材:

小艾应选择春天尚未开花时候的采摘,去老茎,晾晒备用。大艾应选择春天长约30厘米高的艾草,取中部的叶子,上部太嫩的叶子不用。

采摘艾叶

2、处理艾叶:

艾叶的处理是非常讲究的工序。艾叶清洗后,用开水焯,焯完后可以清除艾叶的青涩味,同时易于切碎。为了增加艾粿的香味,打碎后的艾叶还需要加入盐、葱头等放入热锅中翻炒,炒香后备用。

艾叶的处理

3、蒸饭

做艾粿的米饭不是不同的大米饭,需选择上好的粳米。淘洗干净后,浸泡过夜,然后像煮粥一样先煮一小段时间,待米吸水后,软硬适中,再捞出置大木桶中,隔水蒸,待饭彻底蒸熟,软硬适中即可。

蒸饭

4、鼠曲草和梗米完全混合,舂米团可很考验体力和技巧的哦!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制作艾粿皮直接用机器就好了。但是一些伙伴还是喜欢纯手工制作,体验其中的乐趣所在。

5、艾叶泥、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和成光滑面团。

6、取适量面团,压扁,包入红豆沙,收口,搓圆;

7、做好的艾粿放入蒸笼里,表面刷一层食用油,大火蒸15分钟。蒸好后将粿子放在竹匾上晾凉。为了防止艾粿粘连在一起,有的地方还会在每个艾粿下面垫上箬叶。

蒸艾粿

8、老百姓家里都会备有做米粿或者艾粿的模具,这种模具一般分为两面,一面为桃形,一面为花形。桃代表幸福、安康,寓意全家一条心、阖家欢乐,多为逢年过节所用之形;花代表喜庆,寓意春风满面,多为婚庆常用的形。艾粿也可放入粿印(模具)中轻轻一压,磕出。

艾粿定型

艾粿出锅的时候,色泽翠绿,鲜艳欲滴,非常诱人。而那升腾的热气中,米粉和艾叶混合产生的独特香味弥漫整间屋子。做好的艾粿可以直接食用。但我老家的人们为了增加它的香味,会先将艾粿蒸软,然后用山茶油去煎,更加逼出了艾叶的清香。煎过的艾粿表面脆脆的,但里面却非常软糯,加上色泽青翠,真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品尝新鲜出笼的艾粿,深思却游离在屋外的郊野,回味记忆中难以抹去的泥土的芬芳,感觉是把整个春天吃进肚子里的舒畅之美。清明时节艾粿飘香,香气中是忘不了的乡情,是心底的那份牵挂,是那份甜美的回忆。小小的艾粿,不仅是清明节记忆中的味道,更是家乡的味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zz/108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