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文化,拓展收藏思路,与您共同分享收藏乐趣
老窑瓷器主要包括两类:室审美体系的窑口和民窑风格,如磁州窑。磁州窑很民俗,在民间也很受欢迎,在国际拍场上价格也非常高。但是,由于政策的限制,国内老窑瓷器在拍场表现持续惨淡。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崔凯——“磁州窑很民俗,在民间很受欢迎,在国际拍场上一度价格也非常高。欧美人很喜欢这类黑白分明、大写意的器物。再比如黑釉铁锈花、白底黑花,色彩明快很自由,恰好切合现代艺术和先锋艺术的审美品味。这是一个审美再发现的过程,它的评判标准就是另一回事,越有味道的越好。”但是,国内老窑瓷器在拍场表现持续惨淡,近几年海外拍场的重要拍卖却利好不断,持续撕扯着内地老窑市场的神经:从年2.3亿港元的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到年约1.5亿港元的坂本五郎旧藏——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碗,再到年9月在纽约拍出的近万元的建盏,藏家们喊了近10年的“老窑大涨”预期,已渐渐变成了现实。
国内老窑瓷器收藏者感慨道:我们真的憋得太久了。
虽然内地老窑瓷器收藏者没有一个合法、公开的市场去分享和交流,但面对海外市场中一次次大放异彩的老窑瓷,他们明白,老窑瓷器价值回归的趋势势不可挡。
吴雨哲——“老窑市场有政策的问题,像股票市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价格是截然不同的。一级市场可能一块钱、两块钱,一旦允许IPO挂牌,进入二级市场,一下子就是十倍百倍的溢价。我对国内老窑市场的开放是很有信心的,起码比青铜器、石造像有机会。所以,现在很多之前玩明清瓷器的人,趁行情好把货出掉,换取巨额资金来买老窑。市面上好的老窑瓷器并不多,基本被囤起来了。”
崔凯——“除了政策而外,制约老窑瓷器市场的其他因素也有一些,比如,从目前的市场来看,著录是至为重要的,但因为年代久远,精品老窑的存量不如明清官窑大,其中多数又已经进入博物馆或者收藏机构。市场上流通的,有可靠出版著录、公开展览过的老窑瓷器名品缺乏,在当下收藏市场越来越讲究传承来源的环境下,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老窑瓷器凤毛麟角。海外藏家,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 吴雨哲——“在前几十年经济环境下,能积累到财富的大多依靠胆量,他们喜爱的瓷器多是艳丽漂亮的,而现在的新贵们,都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高古瓷更符合他们的审美。”从目前的市场上看,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一些有名的名家藏品,品质一般的东西也慢慢冷了下来。现在的人们更加看重的是一件艺术品可以得到的价值、是否有文化的内涵和品质的高低。相信之后的老窑瓷器收藏走的也是这样一条路。
中国艺术品市场估值千亿:投资前景看好根据相关数据,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估值达千亿。
潍坊银行行长,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合作联盟有限公司董事长史跃峰表示,今天艺术品投资的前景已超过股票、房地产投资,成为国内新兴的投资理财方式之一。“因为艺术品天然具备避税、保值增值等理财功能,在发达国家,财富人群会将30%-40%的财富配置到艺术品上,国内财富人群配置艺术品资产的比例也提到了20%左右。”但史跃峰却提醒消费者,进行艺术品投资,家庭投资者一定要“看得清楚”。
“从金融机构角度看,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是一个孩子,比较冲动,不守规则,甚至说谎,这样怎能获得投资机构青睐呢?”史跃峰。
专家妙评:为何普通家庭先买画比先买车划算?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孙书文对史跃峰教授的独到观点进行点评,孙书文说,艺术金融,确实挑战与惊喜同在。
“我们有时候经常讲,艺术无价,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现在能看到那么多有名的画,比如大家知道文艺复兴三杰,能看到他们的作品,就是跟金融有关,因为他们三位的画,都被当时一个大的家族收藏。在世界银行史上,比如年专门做艺术收藏的基金,再比如推动了梵高、毕加索作品升值的一系列银行。艺术品所以能够传承,金融的功绩功不可没。”孙书文说。
对于普通百姓的,孙书文认为,每个人其实都可以做一些艺术基金的配置,“你先买个车还是先买幅画,我觉得还有另一个答案,回去以后先把车卖了,再买幅画。因为买了车是个消耗品,你永远买不起画了,但是买了画以后你可以买更多的车。”孙书文说。他最后总结说,正如史跃峰教授所倡导的,艺术带给世界色彩和光亮,而金融是桥,让艺术走的更高更远。
不懂收藏没关系,这里告诉你......在每一件古代器物里,都寄托着古人的情思:
或历史典故,或缠绵爱情,或英雄史诗,或宗教启示。。。。。
每一件作品里,都凝结着远古的气息。
挖掘古玩的文化内涵,展示古玩的迷人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魂。
谈古论今,以古喻今,古为今用。
用别样的视角沟通古今。。。。。
我喜欢有故事的物件。
有的已经过手了,有的依旧在收藏。
但古老的故事仍深深的缠绕在我的脑海里。
从今天开始,慢慢的整理发掘出来,与藏友们一起探索、一起分享。
解读古玩密码,窥探古人情怀,从这里开始.......
麟吐玉书的传说相传孔子将生之夕,家人梦见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
意思是孔子有帝王之德,而不居其位.孔子出生后,又被称为麒麟儿。
从此以后,麒麟就与儒家创始人孔子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清19世纪糖玉雕「麟吐玉书」摆件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为证:“君不见徐卿二子生奇绝,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麒麟,古谓之“仁兽”。《礼记-水运》:“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效橄。
”“橄”同“薮”,即沼泽。
我国古代汉砖上麒麟的图案与马和鹿的样子相似。
元青花飞凤麒麟纹盘
在古代,麟吐玉书寓意有杰出人士降生之意。
传说中的麒麟,人类赋予了她十分优秀的品质。
麒麟,其性温善,不覆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有肉。
设武备而不用。
体现了麒麟仁厚性善的谦谦君子之风,因而被称之为“仁兽”。
明成化青花麒麟纹盘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学”,其主旨就是“爱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孔子,是传说中麒麟的化身。
清-康熙五彩花卉麒麟鱼纹大盘
因此,麒麟在中国民间广为推崇。
到了今天,麒麟送子、麟吐玉书都成了吉祥的祝福,也有早生贵子之意。
柳毅传书的故事唐凤仪年间,湖北书生柳毅赴京赶考落第,返家时路过泾阳,偶遇愁容满面在寒冬里牧羊的一位美丽女子。
柳毅心生怜悯,打探得知,对方原来是洞庭湖龙王的三公主,远嫁给泾水龙王十太子。
小龙王生性风流,喜欢在外沾花惹草,娶妻后不但没有入过洞房,连碰也没有碰她,还经常虐待她。
柳毅怜香惜玉,提出要帮助公主逃出泾阳。
公主从头上拔出一支玉簪子,交给柳毅:相公到洞庭湖的君山上,有一眼古井,井旁边有一棵桔子树,相公持此簪敲三下,就能找到我的父王。
柳毅见到龙王后,细言公主之凄惨。
金代柳毅传书纹铜镜
洞庭龙王碍于与泾阳龙王的世代姻缘,又都是天庭同僚,想息事宁人。
但洞庭龙王的弟弟钱塘龙王勃然大怒,带领水军前往解救公主,错手杀死了泾水十太子。
公主回宫后,奉酒答谢柳毅。
钱塘龙王见二人情投意合,欲撮合二人,但书生气重的柳毅碍于没有媒人作保,拒绝了婚事。
柳毅回到地面后,经常望湖兴叹。
而公主亦对柳毅日夜挂念。
双方父母为了他们的婚事大伤脑经。
柳毅的母亲决意为柳毅寻妻,而钱塘龙王由于错杀公主的丈夫而耿耿于怀,于是化身为媒前往柳家说亲。
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明初白玉镂雕“柳毅传书”珮
这是一部浪漫与现实、梦想与虚无交织的甜美爱情故事。
用今天的眼光、今天的思维,我却有自己的看法,这个故事应该包含几层意思:
一,公主与小龙王的婚姻,是一曲爱情悲剧。
它的根源直指封建礼教制度。
公主与小龙王,门当户对,世代姻缘,应是包办婚姻无疑。
小龙王被杀,是这场爱情悲剧的牺牲品。
故事里的小龙王,风流倜傥,爱沾花惹草,可奇怪的是,他对美貌无比的公主碰也不碰,这不合常理。
我眼中的小龙王,应该是刚直不阿、坚守爱情的好男儿,他应该有了自己的真爱,因而对貌若天仙门当户对的小公主置之不理、视而不见、不闻不问、碰也不碰。
他这是对包办婚姻的无声抗争,是对封建礼教制度的蔑视。
二,钱塘龙王错手杀死小龙王,应是党争、利益之争。
为了削弱泾水龙王的势力、抢夺他的地盘,同时拉拢洞庭龙王作为自己更加紧密的盟友,故而假借见义勇为之名杀死小龙王。
而天朝政府对钱塘龙王的过激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封建礼教制度是封建王朝生存的根基,他绝不允许任何人动摇他的根基!哪怕他是一方大员的儿子。
三,在古代,一女不嫁二夫,丈夫死了,也得守活寡,否则被视为不守贞洁,是要被唾骂、遗臭万年的。
钱塘龙王为了讨好洞庭龙王,主动出击,充当媒婆,撮合二人,别有用心。
可笑的是,小公主毅然决然的改嫁给柳毅,同样是对封建礼教制度的藐视。
公主为了自身的幸福,为了爱情,不顾世俗的眼光,大胆再婚,是中国女性解放的先行者,堪称巾帼英雄,值得称道!
四,我眼中的柳毅,绝非什么善类。
一个落魄书生,连大学都考不上,不学无术之徒。
眼见仕途无望,于是乎,将目光瞄准了婚姻不幸、感情脆弱的小公主。
若能成为官宦之家的乘龙快婿,利用裙带关系走捷径,他日仍有出头之日!
而且要少奋斗数十年,于是决意迎娶小公主,尽管她是二婚。
王大凡柳毅传书粉彩瓷板(二件)
在古玩圈里,大伙儿都知道“麻姑献寿”一词。
但“麻姑”是谁?
“麻姑献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恐怕很多人只知其表,不知其里。
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简略的重温一下这个古老动人的传说吧。
麻姑献寿的由来麻姑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北方少数民族姑娘。
麻姑的父亲叫麻秋,在镇上替人养马,相当于今天给小官员当司机。
麻姑的母亲在一次战乱中走失,再也没有回来。
父亲因为失去妻子,性格暴躁。
晚清翠玉雕麻姑献寿立像
麻姑家长期与汉人做邻居,打小学会了一手好针线活,还常常到有钱人家里打工。
一天,麻姑做好针线活后,主人很满意,赏了一个大桃子给她。
麻姑舍不得吃,揣进怀里,想回家与父亲一起分享。
麻姑路过街上,看到围着一大圈人。
原来地上躺着一位老婆婆,面黄肌瘦,饿得奄奄一息。
围观者只是说说,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
那时兵荒马乱,吃的东西特别珍贵。
麻姑心地善良,拿出桃子喂老婆婆。
老婆婆很快缓过劲来,开口道谢:“谢谢你救了我。如果还有一碗粥就好了。”
“好,我给你煮粥去”。
麻姑安顿老婆婆在路边坐下,匆忙赶回家里。
清康熙五彩麻姑献寿大盘
麻姑生火煮粥,并把刚才遇到的情况说给父亲听。
父亲暴跳如雷:“我们的处境也很糟糕!你还给她煮粥?给她桃子已经不错了。”
父亲把麻姑关进里屋,不许她外出。
半夜,麻姑趁父亲睡熟,端起一碗粥,偷偷溜到街上,哪里还有老婆婆的踪影?
麻姑四处寻找,却发现老婆婆原来坐的地方,那颗吃剩的桃子核在闪闪发光,麻姑拾了起来
父亲醒来,不见女儿,上街寻找,气急败坏的把她骂了一通,锁在家里。
麻姑刚刚睡下,迷迷糊糊中看见老婆婆朝自己轻盈的走来。
麻姑含着泪水,委屈的埋在老婆婆的怀里哭了起来。
老婆婆安抚她:“好孩子,难得你一片善心。别难过,以后我们还会见面的。”
说完飘然而去。
麻姑哭醒,原来是一场梦景。
任伯年,年作麻姑献寿立轴设色纸本
早上起来,麻姑把桃子核种在自家院子里。
说也奇怪,桃树一年光景竟长成大树,而且这棵桃树每年正月开花,三月就结出又大又红的桃子。
农历三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麻姑就用桃子接济附近一些贫困老人。
原来,老婆婆是仙人梨山老母的化身,她吃的是普通的桃子,留下的却是仙桃的核。
明初白玉镂雕“麻姑献寿”珮
桃子在那时是水果中的上品。
古时将桃子称之为寿桃,吃了可以延年益寿。
镇上的人见麻姑善良能干、乐于助人,都说她是天仙下凡。
于是每年三月送桃时,就称她是“麻姑献寿”。
这就是“麻姑献寿”的典故。
(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声明:尊重作者原创。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时,欢迎广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创好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