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30日,杭州橄榄树学校三、四年级师生赴永嘉县楠溪江景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耕读中国”系列春季体验式学习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在形体、情感、知识、价值观上均获得了内在的生长。
芙蓉村探幽——课程导航
PYP课程是IB学校的核心,活动前,学校课程研发小组,针对芙蓉村寨的建筑艺术、结构布局、历史革沿等,确立了“世界如何运作”的学科主题,集中了“原生态居住环境对地域产生的影响”中心思想,提炼了“形状、联系、视角”三个关键词,牵引了“古村房屋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旅游景区开发前后对居民生活的改变”三条探究线索,让孩子通过“画一画”“议一议”“访一访”等形式,现场学习、实地探究。
探索多大胆,成果多高产。“创客之夜”舞台上,四年级孩子竟然得出了很多精彩的结论:
1.住在破烂不堪的老房子里,本应盼着拆迁。可村民却不愿离开半步,只因不舍的故土情结;
2.老年人本喜欢安逸,可对于熙熙攘攘的游客却很接纳,因为村民多为老人,老人很怕寂寞,所以享受着陌生的热闹;
3.年轻人都已进城,空巢老人要有经济上的关爱,更需要情感上的抚慰;
4.城市化进程后,古村的风俗、方言还能否传承。
画搭石接龙——齐心协作
人教版四上有文《搭石》,教学时,老师发现学生对于“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不可思议。寒假期间,洪校长带队探寻踩点发现这处景点时,欣喜若狂,当即决定“走搭石,临搭石,移搭石”的学习方案。
楠溪江面上清波漾漾,橄榄树学子手拉手,肩并肩,不抢路,不止步,前面抬起脚来,后面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人影绰绰,协调有序!
走到尽头,每两人三块搭石,一块布,一支笔,“沙沙”之间,搭石水平面的形状、纹理便赫然布上,看到自己简笔手绘的搭石,孩子们对于回校复制早已迫不及待!
打水漂比赛——战略规划
狮子岩景区,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江风徐来,水波荡漾。石滩区域开阔,卵石不计其数。学习小组在简单的估算指定区域的数量后,便开始了期待已久的打水漂比赛。
如何能让水漂打得远,跳得多?此时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便是内驱使然。意见整合后,多数小组发现:
1.碎瓦片打水漂的性能优于鹅卵石;
2.碎瓦片的弧口朝上远于弧口朝下;
3.直立打不如弯腰水平打。
不需谈美学、力学,也无需讲数学、科学、跨学科教学,单单是远眺绵绵青山,近看郁郁滩林,欣赏碧蓝江水,饱览溪光山色,已足以心旷神怡!
石桅岩科考——寻本溯源
石桅岩景区峭壁危岩,形态各异。孩子们徒步栈道,沿溪而上,山路时宽,时窄;水流时缓,时急。一路欢歌笑语,一路秘境探幽。
创客之夜舞台上,三四年级孩子竟然都从口袋里掏出沿途所捡奇石,4B班华耀颉一组发现不同类型岩石有不同颜色,不同洞孔,不同纹理;4C何舒涵一组发现山体的裂隙方向不同、叠加不同,因此推断火山喷发的年代不同,力量不同。
创客之夜发现风暴结束了,但是孩子们还意犹未尽。研修有尽时,实践无止境。装在口袋里的小石块,谁说不是一颗科学的种子?
花坦村耕读——草木有情
由我校特级教师陈耀牵线,最后一站,师生们来到永嘉县境内花坦村的石公田小学,开展山水田园课程学习。
五个班级的《寻找鼠曲草》《紫云英》《竹林仙踪》《菜地奇兵》四节山水田园课程同步开设,石公田小学谷叶青老师执教的《紫云英》一课,让孩子们在诵读美文的同时,知道了紫云英的医用、食用和肥用价值;
朱利锋老师执教的《竹林仙踪》,孩子们从土壤裂痕发现了竹鞭规律,找到了出笋规律;
陈耀老师执教的《菜地奇兵》,一改油菜花在孩子们眼里仅有观赏价值的片面观念,知晓了鲜为人知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大自然可以滋养文学,大自然可以唱诵,大自然可以入画,大自然处处有文字……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耕读楠溪江,花开橄榄树!
招生说明会
时间:4月7日小学部上午9点初高中部下午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