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壳粿-黑粿,潮汕的年味之一
鼠壳粿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奇怪,在潮州,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黑粿;那是因为以前做的时候,会在鼠壳草之外在添加干的草粿草,做出来之后略显黑绿色,与红粿的颜色刚好相反。
现在我家做的鼠壳粿,我妈单纯用鼠壳草做的,颜色显得翠绿欲滴,而且清香明显,我觉得比其他地方的艾叶粑粑还要好吃。里面的馅料一般都是甜的,有芋泥,绿豆沙或者紫色山药(我们叫鸡母薯),个人认为最后一种最好吃,馅料清甜清爽,味道十分独特。潮汕地区过年是一定不能少红粿黑粿的,至少拜神的时候是有严格要求的,可以说家家必备。现在很多人都是买外面现成,不过那种味道不那么纯正,有很多甚至不是用鼠壳草做的。
而我家都是我妈亲手做的,我也能帮忙打打下手。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做黑粿的简单流程。
首先当然要先去摘鼠壳草-(也叫清明草,鼠曲草,有止咳、调中益气,止泄,除痰,压时气,消喉火,解热,去毒的作用)我们这里还把这种草分为大米和小米,长得差不多,功效也差不多,但是老一辈就是说做鼠壳粿小米更好。一二月的田里长满了鼠壳草,虽然很多,但是摘起来还是挺累的,一点一点的,半天才能摘满一大袋。
回家之后把鼠壳草洗干净,放在一口大锅里熬煮,煮到整棵鼠壳草都差不多融入汤汁里,加入糖,倒入糯米饭做成粿皮。
然后做馅料,近几年我妈都没有种鸡母薯了,只能做芋泥馅。这个要我爸来做;因为和芋泥太费力了;先把芋头隔水蒸熟,然后用石臼捣烂,加入白糖和油,小火锅里混均匀同时在蒸发掉一些多余的水分,包的时候比较好包。芋泥非常黏,没有大力气可和不动。
准备好馅料和粿皮就可以开始做粿,这个其实比较简单,粿皮揉成一个圆团,摊平,包入馅料,搓圆,放入粿印按压出形状就可以了。最后就是上锅隔水蒸,大锅大伙,6-8分钟就蒸好了,清香扑鼻,香甜可口的鼠壳粿可以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