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日本,才发现这儿又是一个和台湾一样给人宾至如归却又陌生感十足的社会。和我们一衣带水的国家,很多日常称谓让人感觉仿佛回到古代。筷子被称为“箸”,车站被称为“驿”,对于他们对事物和食物执着不已的“旬”(知时节)有了更深切感受,工作压力深重但又特别会玩。居酒屋的放肆不已,但清醒时总以绝不给他人添麻烦的苛刻自我管理让人觉得矛盾不已(电车上一片俱寂,即使被挤成肉饼,也不哼一下)。以下是自己从网上找到的一些文章摘抄,解决了自己对日本初印象的一些困惑。
################################
樱花季
4月,是日本樱花盛开的季节。日本各地,花海入云,落樱如雪,樱花名胜地,挤满了赏樱的人们,他们在樱树下赏花饮酒,吟诗作歌,日以继夜,流连忘返。
日本人十分喜欢樱花开时百花怒放,谢时一夜樱雪,开得痛快,谢得彻底,他们常用樱花比喻武士。而樱花即使谢得快,总还是要一瓣一瓣地凋落,而杨贵妃樱淡处淡得清新,浓处深红欲滴,开时娇艳华贵,谢处毫无牵挂,春风笑尽,纤尘不留,使日本人更是爱怜不已。
日本文学也是非常容易感伤的文学,日本将此称为“物之哀”,主要是通过一些景物和人事,如花开花落、暮鸦枯树、晓星残月、聚散离合等等,来表达和宣泄人物内心深处的哀伤与幽情、以及对无常流变的感慨。日本最早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可以说是眼泪的世界,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迎送离合,谈古说今;观花赏月,沐雨听雪,无不有泪水伴随。可谓“居人行客皆流泪,川上汀边水聚增”
凌晨在樱花树下占座的霓虹人↓↓↓
################################
野菜
中国所言蔬菜,日本谓之“野菜”,比如萝卜、白菜、青椒、茄子、胡萝卜。中国所言野菜,日本归纳于野草之内,比如荠菜、马兰头,蕨菜、艾草、苦苦草。中国的野菜或日本的野草,春秋两季生,但以春天多。中国南方有种在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时吃的七菜粥,传到日本成了阳历一月七日的七草粥。七菜粥的菜,大致可举菠菜、芹菜、芥菜、韭菜、香菜、葱、蒜,但也因地而异,它们多为“菜”,七草粥的草是荠菜、水芹、鼠曲草、繁缕(鹅肠草)、宝盖草、芜菁、萝卜,它们多为“草”。
日本有旬之料理、旬之味的词句,说的是季节菜、时鲜味。旬之料理和旬之味,包括了鱼贝、肉类、野菜(中国的蔬菜)、山菜,也包括了野草(中国的野菜),比如这里说的野蒜和土筆。它们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舌尖对不同季节和时鲜的的触觉、领悟。此“旬”是食物放进嘴中那一刻,你能感觉出春来春去,还是初秋暮秋。此旬之料理和旬之味,不仅指的料理和食物,还指从料理法、菜的搭配及模样、乃至盛菜的碗碟,均符时令,体现着季节感,这可说是日本风俗食俗特色之一。
樱花开时吃野草。现在出门一趟能收获很多野蒜和土筆,小部分自己吃足够了,大部分送给了邻居和早上一起散步的老头老太们。我爱听他们“啊!真高兴。”爱听他们说要做“野蒜酢味噌”要做“鸡蛋拖土筆”。他们会在次日或下次见面时回赠一些小食品小礼物给我,日人的回赠,有一半礼尚往来之意,有一半不欠情、不赊账之意,不管是哪一半的意思,我都照收不误,我得意自己的劳动,也乐得让他们分享那旬之味。
霓虹的野菜人参特便宜,8块钱两根↓↓↓
################################
工作的选择
和其他人一样,日本人也从幼稚园或者小学开始就操心“长大干什么”。
小女孩的理想最多的是“开个面包房”,大概是因为生来就是吃货的女孩们无法抵御那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气的诱惑,而小男孩最多的理想则是“做个木匠”,可能就是只有挥舞着木匠的斧头才能满足男孩们天生而来的破坏欲望。
那么,日本学生们心目中的“理想工作”是什么呢?
首先,当然收入要高。
但是“收入高”的优先度对于日本大学生们来说并不靠前,因为日本同等职场的收入相差并不太大,而职场不同岗位招收的来源学校等级基本上也是固定的,所以从什么等级的学校毕业之后能拿多少工资基本上是固化了的。要想拿比同学更多的就要去所谓“外资系”,也就是外国公司了。
其次,日本人希望的是“稳定”。
稳定当然是终身雇佣,一般来说,如果没有什么特别原因,员工会在一个企业终生服务,获得的工薪报酬以及升晋一般也服从先来后到的顺序,这在日本叫做“年功序列”,基本上和原来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铁饭碗”和“大锅饭”的概念很相像。
最早这种大锅饭只存在于官厅和大企业,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经济起飞之后,由于面临劳动力短缺而引起了严重的员工跳槽问题,不少中小企业为了确保员工稳定也引进了“年功序列”的做法,使得“年功序列”成了日本的一种企业文化。
日本人经常在说的“人生设计”就是建立在这种年功序列的企业文化之上的。
在经过了二战之后的混乱期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成功,日本社会成为了一个社会平均度非常高的安定社会,社会熵值趋于增高,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增高,社会成员的平均年龄也在不断增大,社会趋于老龄化,这样社会主流共识就会不断趋于保守。
如果不能让老员工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年轻人的拼搏也就失去了意义。年轻人的拼搏应该为自己带来福祉而不能只贡献给企业的发展。同样,一个不能为不再年轻的员工提供安心环境的公司也不是一个健康的企业。
工作太忙路上补觉,没空拍照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