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明粿的喜爱,主要在于采摘鼠曲草的乐趣。小时候,我并不知道鼠曲草的名称,全村人都叫它“夹克”。读小学时,每逢清明节之前,下午放学或星期日,我和小伙伴们或随老妈提着竹篮,在山野田间采摘一簇簇的“夹克”。清明节前后,鼠曲草与百草一样,春心萌动,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地使劲往上长,团团簇簇,鲜嫩可爱。在温暖的阳光下,它那肥厚、柔嫩、毛绒绒的叶子和小黄花煞是可爱。家乡的田间、路边、沟旁都长满了鼠曲草,半天就能采到满满的一竹篮。回家把它晾于木屋二楼的屋檐下,收获的愉悦感油然而生。
还有种遂昌人叫“蓬”的艾草也可做粿!“二月清明蓬是草,三月清明蓬是宝。”一定要选择那种嫩绿的,太老的,黄叶的都不要,因为做出来的清明粿的口感和色泽都会不好。
遂昌清明粿有悠久的历史,至于何时何因开始,已无从考证,但是民间有这么一则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家母子俩生活贫困,清明节到了,家里无米下锅,哪里还有米做清明粿。清明节上午,儿子见财主家里的小孩吃清明粿,拼命要母亲做,母亲眼泪扑簌簌掉下来,想了一下,就外出取来泥土拌青草做成泥粿,避开儿子放在灶堂里煨,对儿子说:“我出去一下,粿好了你自己扒出来吃。”说着母亲就外出吊死了。儿子一直坐在灶堂前等,但一直不见母亲回来,就自己去灶堂前去扒,一不小心跌入灶堂里面就烫死了。如今在清明节前后,有一种鸟整天在叫“清粿焦了——”,据说就是她儿子死后变成的。所以清明粿也成了遂昌清明节上坟扫墓很重要的祭祀用品之一!
摘来的“夹克”或“蓬”收拾好,去除杂质和黄叶,洗干净之后放到锅里去焯一下水。这样可以保持青蓬的颜色鲜艳碧绿,并且不易变质。
捏成这样团,放入冰箱保存也很长久
粳米和糯米混合泡三两天,加入“夹克”或“蓬”磨成米浆!
或提早把清明草磨细,到时揉进米粉块里
把磨好的米浆装入布袋里,扎好袋口!找重物压一夜!
,基本水分都沥干了,拿出米粉块,并揉几个小的下锅煮熟,我们叫”粿签“,一起揉入米粉中,粿皮会更上劲,更加劲道许多!
接下来就是使出吃奶的劲,拼命揉米粉团,揉越久做出来的粿皮就越劲道!
相当的耗体力,虽然现在有机器可以代替,可遂昌农家还是坚持纯手作,吃的是那一份传统味道!
白色是没加“夹克”或“蓬”的米粉团,另有他用!
青粿的馅也是很讲究的,遂昌人普遍喜欢酸菜笋馅,无论冬笋还是春笋。尤其是辣辣的口味最受欢迎!
特别是这自家腌的酸菜,那酸爽~~~简直了!
炒笋馅更为讲究些,必须先冷水下锅煮熟再切笋丁,不然会麻嘴涩口,这技能要Get到!
喜欢吃甜口的,遂昌人用自家种的红豆做成红豆沙馅,味道也是大赞!
刚从地里挖来,鲜嫩的萝卜,洗净刨成萝卜丝,做清爽淡口的萝卜肉馅,也是不错的!
上几张炒好备用的馅料图,一大盆,一大盆,光看图,口水都要滴来!
还有一样很重要的材料要准备,若叶煮开洗净,剪成大概一个粿能放下的大小
一切准备就绪,那就开始包吧!粿胚事先捏好大小合适的剂子。
旋转着就能出一个小坑!
装进满满的馅,想想都很满足!
家里妈妈,外婆,奶奶,三姑六婆们围一起包粿的场景,你熟悉吗?有说有笑~
而遂昌的粿是很不同的,故意没加“夹克”或”蓬”的米粉,可以加入事先打好的红菜头汁,搓成细长的,交叉放在包好的粿上,速度一个方向揉,揉出好看的螺纹图案,这种做法,遂昌柘岱口方向尤其喜爱跟擅长!
还可以用加了“夹克“或”蓬“的搓成细长绿色条扣在白米粉胚上做,也甚是好看!我们遂昌人叫祥云花粿,简称“花粿”
刚才卖关子,多余的那些白米粉,还有个用处,就是满足一些不爱吃,闻不来清明草那一股春腥草味的人,直接做白粿,而加了螺纹又好看的同时还为了区别甜口还是咸口。机智的遂昌人民呀~
遂昌纯手作美食多,光青粿就无数花样,甚至也可做成柳叶饺子式
三角式
更有能人做成带花边模样的,但无论什么样式包粿是要有技术的,内行者整个过程大都在手指间进行,外行者却在手掌里进行,结果外行者做的粿都胚裂,成为“破”粿!
更有聪明的店家用模具印出图案的青粿,很是特别,突破传统,又保留其传统之味!
或直接加更多红菜头汁,揉进米粉团里,做成淡淡红颜色,也很可人!
并用干净牙签在粿皮上压出树叶的样子,是不是特别好看?
好了,一笼屉放满,锅里的水也烧开了,直接上灶蒸吧!
摊的满桌都是待蒸的青粿,好期待!
遂昌人习惯带嘴是甜的红豆沙的,粿皮上带个小啾啾的是辣的,圆圆光面的是不辣的,大家各拿自己喜欢的口味吃!当然各家也有各家不同办法来区别口味,自己记住就行,不吃辣的错拿了,那可真的得眼泪吃出来,因为遂昌的辣,绝对让你辣到哈呼!辣的够劲!
静等20-30分钟后的美味出锅啦!颜色会变特别碧绿好看!遂昌人把春天里第一次吃青粿叫做“尝春”,把春天吃进嘴里!
刚出锅的清明粿一定要摊开凉一下,一是为了不让每个粿粘连在一起,二是稍微凉一点,温热的清明粿口味更佳!粿皮更Q!稍凉后的颜色会深许多~
由于每次都做比较多的清明粿,肯定一下子吃不完的,所以等清明粿凉透之后就可以放入冰箱,每次要吃的时候,拿出来蒸一下或者油煎,就可以开吃
煎到两边金黄,口感较蒸的是另外一番滋味!
来个特写图,诱惑你个诱惑~
——你知道什么?你吃过几个清明粿呀?这是大人警告小孩的常用语。意思是说,你还年轻,不要太张狂,不要太自以为是。
——唉。我就是清明粿比你多吃几个,虚长你几岁而已。这话,常常是听了别人夸奖的话,用于回应的自谦用语。
针对年轻人对传统习俗的疑问,年长者应该尽己所知予以释疑。因为清明民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有世代传承的必要!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节日的习俗继承更多的是对美食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