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89675.html春风稍起,细雨纷至??英魂不朽浩气长存
清明风至
又是一年的清明时。这一天,一炷香、一捧土、一份思念,让多少异乡人不远万里,归家扫墓。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二字,由此而来。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春季仪式。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默契。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中国传统节日里,除了节日的意义
一定少不了寄托思念的美食。
潮汕民俗食品——清明粿
作为一个“粿文化”自成一家的潮汕地区,清明节有一种专门的粿类真的是毫不意外呢!清明粿,又叫鼠曲粿(茨壳粿)。鼠曲草(茨壳)是当地的一种植物,也是清明粿的原料之一。清明粿择取新长的鼠曲草或者艾叶,选摘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放入石臼舂烂,再以糯米粉掺和揉制成团块,作为粿皮。再将团块分成小块,捏成圆饼,中包粿馅,馅有咸、甜两种。甜馅是绿豆加糖制成豆沙;咸馅是糯米饭加香菇、肉丁、虾米、花生仁、香料等。包制粿馅之后放入模具压印,垫在蕉叶(主要是防粘)上入蒸笼蒸熟。外面的糯米粿皮粘牙弹口,甜馅细密绵软,咸馅香软可口,是春天的滋味。
江南风俗美食——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作为一个广东人,我第一次知道青团是因为五芳斋的广告做得太好了。今年,五芳斋和往年一样准时上线经典青团产品;广告主角便是这个能将春天唤醒,把江南染绿的小青团。这么可爱的小青团,谁能拒绝得了?
客家传统小食——艾粄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细烂为佳。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和糯米粉一起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我曾有幸和可爱的客家女孩同窗三载,她给我带过艾粄,香糯粘牙,一如热情的客家人。
无花无酒过清明
聊以美食祭英烈。
图片来源:Yang网络
图文编辑/Yang
排版整理/Yang
-八根芦苇
(期待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