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食清欢属于清明的传统饮食文化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提到清明,大家几乎无不例外的都会想到,像祭祖、扫墓、出外踏青等这样的习俗。但其实,清明节在饮食方面也是有一定讲究的。

据资料显示,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着莫大的关系。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寒食节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所谓寒食,就是不用加热的食物,像子推饼等面食,都是遵照了这一习俗衍生而来的清明节特色小食。

所以每年清明节,中国很多地方仍旧保留着古人禁火冷食的习俗,这符合古人讲究的应时当令,吃当季食品,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的风俗习惯。

清明传统饮食

神奇的中国人总是能将饮食与节日联系起来,清明节除了扫墓、踏春、荡秋千这些活动,自然也少不了“吃”这一项。

时令小食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耕的好时节,《历书》中描述“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一句万物皆显,令多少吃货蠢蠢欲动。青团子、艾粄等小食,若是缺了这清明前后才出现的新鲜食材可就制不成了。

▲艾粄

·青团子: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最后包入细腻的豆沙馅。

·暖菇包: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制作暖菇包可用新鲜采摘的暖菇草,也可用暖菇粉。

·朴籽粿:制作朴籽粿,首先将朴籽树叶和果实捣烂,与大米舂成粉末,然后发酵再配糖,粿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菠菠粿: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

地方小食

▲乌稔饭

·薄饼: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

·欢喜团: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以线穿之,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更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

·乌稔饭: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润饼菜:泉州人清明吃“润饼菜”,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等菜肴。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

寓意小食

▲枣糕

·鸡蛋: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心明眼亮不得病,一整年都有好身体,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

·大葱和蛋饼:有些地区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枣糕: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子福:晋南人过清明时,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青团哪里吃?

相传太平天国时期李秀成的得力大将被清兵追捕,百姓在为其偷送口粮时,偶然发现艾草汁液能够染色,故用艾草汁与米粉混合制作青团子放在青草中掩人耳目。青团香糯可口,形味清新,一直流传至今。

现在的青团种类繁多,不仅有传统的红豆馅、芝麻馅,还有“网红”蛋黄肉松馅等。在南农校园及周边又有哪些地方可以买到好吃的青团子呢?

出处:和善园

价格:2元/个或5元/3个

口感:外皮比较糙,吃起来像手造麻薯,Q弹不粘牙,豆沙馅不是很甜,但是一如既往的湿润细腻(和它家的豆沙包相比),没什么艾草香味,总体还不错。

打分:

出处:泸溪河

价格:1.5元/个

口感:一拆开包装就可以闻到扑面而来的艾草香味,外皮略粘,馅量不多,豆沙馅和芝麻馅偏甜干,但是很香甜。

打分:

出处:学校二食堂

价格:2.1元/个

口感:比较油腻,馅量不多,主要是红豆陷偏干,不是太甜。

打分:

打分仅供参考娱乐~

温馨提示:青团虽美味,但是不宜多吃,血糖高、血脂高的人群更应尽量少吃。美食虽好,大家可要注意适量啊~

文字:全媒体中心新媒体部李紫衍王李春晓

图片:全媒体中心新媒体部李紫衍王李春晓

部分取自网络

编辑:全媒体中心新媒体部李紫衍王李春晓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有什么治疗方法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ls/5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