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清明

丁酉年农历三月初八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

——《历书》

古人所谓“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乃顺天理”。

1、起居:

“肝喜调达,而恶抑郁”。所以,春季情绪郁闷不佳,肝气升发不及,气血难以条达。清明时期,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宜多到户外运动,如晨运、登山、踏青、郊游等。这个节气衣着要适当,预防感冒。春季容易犯困,适当睡眠可消除疲劳,对健康有益。一般情况下,在春季成年人一天睡7-8个小时就足够了。

2、饮食:

春天气温回升,阳气上扬,春夏宜养阳。春天在脏为肝,《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顺其性者为之补”,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进食一些辛味食物,如韭。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淡菜,滋水涵木。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这一天要不动灶火、忌食热食。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冷食。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阳气”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因此人们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较好,不过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节气,慢性病患者应慎食“发物”,如海、虾、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狗肉、公鸡肉及辛辣食物等,否则极易旧病复发,

春天,肝阳上亢的老人易头痛、昏眩,这是“春气者诸病在头”,可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

清明,还是冷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人体常湿困、四肢麻痹,可多用利水渗湿和补益、养血舒筋的药材,如银耳、薏仁、黄芪、山药、桑椹、菊花、杏仁等。

3、防病:

肝属木,木生火,所以清明节气中心脏会过于旺盛,是高血压的易发期。心理疾病清明易高发。春天气压较低,加上气温变暧,代谢旺盛,易导致脑分泌激素紊乱,从而引发心理疾病。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悲痛万分。悲伤过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很严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控制情绪,以防旧病复发。

1、防治阴道炎

许多女性在享受明媚春光时,发现自己口苦嘴干、全身乏力,下体还会出现瘙痒、白带增多的现象,甚至还有一股浓浓的腥臭味。这是阴道炎的症状。在春季,阴道炎疾病易复发。

中医认为,这是肝经郁热引起的。肝喜疏泄,如果肝气长期郁结,便会在体内生火。肝火旺盛必然使脾胃功能受损。脾胃受损,水湿在体内停留。当水湿与内火相斗争时,便会沿肝经往下走,足厥阴肝经正好绕经阴部,湿热必定沿肝经直犯阴部,于是就给细菌提供了栖息场所。所以,想要远离阴道炎,还在于熄灭肝火、消除内热,同时杀虫止痒。一个很好的方子,不妨一试:

鲜鸡冠花克清洗干净,加水适量煎煮,每20分钟添水再煎,煎3次后再用小火慢熬,等到快干锅时加入鲜藕汁克,再煮几分钟后关火。调入白糖粉搅拌均匀,晒干碾末,放入干净的容器中。服用时,用沸水冲开,每早晚3次服用,每次10克。长期坚持能清热利湿,杀菌止痒、收涩止带。

鸡冠花味甘性凉,入肝、大肠经,常用于治疗赤白带下、崩漏、便血等。莲藕性寒凉,有健脾益胃、清热养阴、凉血行瘀等功效。一般妇女在产后应忌吃生冷的食物,但因藕是消瘀良药,所以不忌食。莲藕榨成汁,营养非但不会流失,还更易消化。

此外按摩隐白穴也是治疗阴道炎症的好帮手。平时多按隐白穴,出现酸重感就可以停止,能减轻妇科疾病。按摩神阙穴、三阴交穴、关元穴、气海穴、太冲穴等能收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日常饮食上不吃辛辣、甜腻食物,海产品会助长体内湿热,加重瘙痒,要忌食。多吃能利湿的食物,如冬瓜、红豆、扁豆等,有利于康复。当然,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勤换内裤。尽量穿透气的棉质衣裤等。

2、防治高血压

清明前后是高血压的易发期,与春季肝气易生发太过有关。高血压阴虚阳亢者,取菊花5-10克加水煮,代茶饮;肝肾虚者,可选天冬、麦冬5-10克加水煮,代茶饮;阴阳两虚者,可取枸杞、胡桃肉、黑芝麻各20克水煎,每日一次与汤同服。

3、防流感

春季气候比较适合感冒、流感病毒繁殖,而且许多种植物正好在此时开花,花粉随风飘散,就会帮助感冒、流感病毒传播开来;另一方面,清明时节冷暖空气交替比较频繁,气温波动较大,正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下雨时温度降低,转晴后温度又会大幅度上升,就在这一冷一热之间,人体自身免疫力随之降低,这是遭遇流感病毒侵袭,就很容易发生流感。

4、防治鲜花防过敏

春天是大多数花粉的散落时期,有些人一接触到鲜花就发生花粉过敏,轻者会出现眼痒、鼻塞、流涕等症状,严重者可诱发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喉头水肿、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等病症。

5、养肝按揉三穴:

大敦穴是肝经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多揉“行间穴”,发散心肝之火。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按揉“太冲穴”,疏泄郁结之气。

春天饮用花茶,可以驱散冬天积聚在人体的寒邪之气,又可以促进人体阳气生发,起到提神醒脑,清除睡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由内向外改善体质和肤质。

菊花茶:抗辐射抑细菌

菊花具有养肝平肝、清肝明目之功效,特别适宜春季饮用。同时,还可排毒健身、疏风清热、驱邪降火、利咽消肿,对体内积存的有害化学或放射性物质有抵抗、排除的功效,还能抑制多种病菌,增强微血管弹性,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并有润肌肤、利气血、养护头发的美容之效。另可配合枸杞同服,更能增强养阴之力。

温馨提示:但因菊花性偏凉,故平素脾虚、手足冰冷、易腹泻者不适合饮用。

茉莉花茶:助生殖缓经痛

茉莉花茶在各种花草茶中,香气最为醇厚,是春季饮茶之上品,有“去寒邪、助理郁”之功效。喝茉莉花茶除了可安定情绪、振奋精神,还能健脾化湿、减轻肠胃不适以及和胃止痛,对于女性的生理、生殖机能也有帮助,并能养颜美容、滋润肌肤、缓解痛经。

金银花茶:治感冒疏风热

金银花茶,其性味甘寒,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因春季风气善行,易外感风邪,金银花茶正可缓解春季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牙周炎等病症,对疖痛、肠炎也有缓解之效,有助凉血止痢、利尿养肝。

温馨提示:金银花茶适合在出现轻微外感症状时服用,如感冒症状较重,仍需采取药物治疗。

玫瑰花茶:淡色斑理肝胃

玫瑰花性微温,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具有疏肝理气、活血调经、平衡内分泌等功效,对肝与胃有调理作用,并能消除疲劳、改善体质,适于春季饮用。此外,还能有效缓解心血管疾病,并能美容养颜,有助改善皮肤干枯,去除皮肤上的黑斑。平时取干玫瑰花6至10片,放入茶杯中,冲入热水,即可饮用,也可配上两颗红枣,或加红塘,更能增添几分甜香,又添滋养气血之效。

温馨提示:玫瑰花茶有理气之效,因此经期慎用,以防行气活血导致月经量多。

荠菜:阳春三月的应季时蔬。

荠菜能治百病,被称为“护生草”。《本草纲目》载其“明目,益胃”。食用荠菜,可炒,可煮,可炖,可做馅,均鲜嫩可口、风味独特、色泽诱人。

“农历三月三,不忘荠菜煮鸡蛋”

用荠菜煮鸡蛋,是清明节最常用的做法:先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枫球,再配2-3片生姜,煮成一大锅,全家吃。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

做法看似很简单,其实里面大有讲究:首先是选荠菜,可以到野外田头摘更好,如果到超市买一定要选择个大、健壮的。其次是鸡蛋个数,通常是3的倍数,如6、9、12等。最重要的是烧法:须在晚上小火炖1小时,把蛋壳敲几个小裂纹再放入锅里,第二天早上吃的时候要再煮一下,才能散发出荠菜的香味。

清明菜:压时气,去热嗽

清明菜,一名佛耳草,亦名鼠曲草、燕子花,江苏苏南地区叫“棉絮头”、“寒食菜”,全株有白色绵毛,民间草药名叫“追骨风”,属菊科草本植物。江浙地区民间常于清明前后采摘嫩苗煮熟,揉入米粉中做糕团,香糯可口。性味:甘、平,无毒。《日华子本草》:调中益气,止泄,除痰,压时气,去热嗽

食用方法:

江浙闽及贵州地区常于清明前后采摘嫩苗煮熟,揉入米粉中做饭团,香糯可口,贵州吃法是嫩苗煮熟后揉入面粉,里面加馅(腊肉、椿芽、糖等),用铁锅煎熟。清明菜既可炒食或拌蒸鸡蛋,亦可作包子馅料。传统的食法是将其蒸成饼或煎面托。其制作方法是:将清明菜洗净,沥去水分,捣烂为泥,滤取鲜茎叶汁液,与糯米粉拌和均匀,加入白糖、鲜桔皮细丝等调料,制成圆饼,放入锅内蒸熟,即可食用,吃起来清香爽口,甜而不腻,独具风味。

道迩·小雅幼儿园常年招收2到6岁幼儿入园,欢迎电询!

赞赏

长按







































全国白癜风最好医院
请问盖百霖的副作用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ls/5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