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记前方青团出现,吃货勿进

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

世间万物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清明踏青扫墓之余

来一个青团吧

1青团的前世今生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是用浆麦草捣烂后挤出的汁和面,包上细腻的糖、豆沙馅蒸制而成。青团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是江南人民祭祀祖先的必备食物。

青团的由来与清明节有关。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青团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天国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保留了下来。

2揉一抹浓浓的春意到圆圆的肚子里天暖雨沛,草长莺飞。数目抽出了新芽,满目绿色,一个个圆滚滚的青团,揉进了绿色的春光,咬上一口,满是春天的味道。

明时节,最馋人的就是这青团了。双手托着圆滚滚的一个,轻轻咬一口,将绵软的豆馅和糯糯的青皮卷入舌头,混着青草香的清甜会慢慢沉入心坎。清明节里食青团,这是人与大自然一年一次的约定,若是咬不到这一口软糯的芬芳,心里总像会被一小块硬石头搁着。

青汁、糕团和馅料,构成了一枚青团最重要的三大元素。

青汁主要来源于三种植物:麦草、鼠曲草、艾草。每种植物都有不同的气味,但都飘散出愉悦的“青草气息”。

面团由米粉做成,米粉是由不同比例糯米和糙米磨制而成。米在浸泡充分后用石磨推,让晶莹的大米融成乳白色的粘浆,再加入青汁。

馅分为甜和咸两种,甜馅有豆沙馅和白果馅。豆沙馅由桂花、豆沙和猪板油和制而成,白果馅是用去核的红枣、白糖和核桃制成。

咸馅有多种搭配,但咸馅中的门面担当非入时令的春笋莫属。将这三种食材分别切丁,入锅前直接下五花肉丁煸香,猪肉自带油脂,包裹着笋的水灵和豆干的鲜。一口下去,脆的糯的,咸的鲜的,统统都有。

无论是甜还是咸,当一个个绿色的小胖子出现在眼前,心里就会对这个季节充满期待,因为这一个个小小的圆圆的肚子里,藏的可是整整一年的春意呀!3小小青团样式多用米粉揉团、青汁染色再包裹馅料,清明前后食用,是青团最显著的特征。而与青团相似特征的吃法可真不少,多数分布在江浙沪闽及赣皖一带。1、福建

福建人吃的叫做菠菠粿,先将菠菠草洗净后放入浸泡过的米里,磨米浆,再脱水,用干米浆擀成很薄的像饺子一样的外皮。菠菠粿也有甜咸之分,甜馅是红糖煮成糖油拌入干萝卜丝,再加入炒花生末和芝麻,咸馅更是多种多样,有菜心馅、八果馅、笋丁火腿馅、干贝馅等。

2、江西

在婺源,清明粿是最重要的节令食物之一,选立春前后的野生嫩艾草和粿花,摘杂草去黄叶后,加井水或者泉水一起煮汁。腊肉、火烘猪肠、笋干、野薹、豆芽和蒜头用作辅料,加少量盐、辣椒和猪油入锅炒香。

3、浙江

在浙江,青团的叫法和吃法多种多样,莲都人称作“蓬点心”,样子是弯弯的月牙状,庆元人称“社粿”,只用糯米捣团以追求粘牙的口感,加香菇片和土猪肉丁,烙薄饼。景宁一带的蒸法最为独特,用三片山茶花叶,贴在清明粿上,像小帐篷一样,蒸出来的粿子植物香气浓厚。

清明节,你吃青团了吗?(反正研妹是吃不到了)

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肖玲

感谢您







































北京白癜风专科治疗医院
白癜风有好的治疗方法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ls/36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