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后,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在晒各地的清明都在吃什么。厦门这边据说都是吃薄饼,大部分地区是吃各式各样的青团(清明粿)。
图片来自网络
记得我小时候,一般都是用鼠曲草或者苎叶,将洗净的鼠曲草或者苎叶放进锅中煮熟,去水后捣烂,再加糯米粉、适量粳米粉用石臼用力捶打成面团。(和打糍粑有点像)。我们那尔就直接捏成团蒸熟,其他地方的比较花心思,会在里头加馅料。
苎叶(图片来自网络)
鼠曲草(图片来自网络)
假期给我妈打电话,朱女士在跟我炫耀她做的青团里面包了香菇笋干馅儿,结果大受欢迎。而且,以前的人用石臼捶打,现在鼠曲草可以直接用机器弄成粉了。方便了很多,但也少了些乐趣。
石臼(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说我是一个厨艺低能儿,但还是想自己做个青团吃来应应景。搜刮了屋子里所有能用的食材尝试去做这个青团我也是不容易,更别说我还是传说中的手残星人。不过我也想通了,不管做出来的成品如何,重要的是动手的过程~
1
青团
1
·材料·
糯米粉
野菜粉
肉松
咸蛋黄
梅菜笋丝
大概一平碗的糯米粉,加开水和成团。(失败经验:这一步应该加适量的粳米粉,不然成品做出来会太黏。)
小半碗的野菜粉点水变成糊糊,和糯米粉混在一起让面团变成草绿色。(我是逮到什么用什么了,你们还可以试试小麦草粉)
咸鸭蛋里抠出蛋黄,和肉松调在一起。(失败经验:据说咸鸭蛋黄要先烤干水分和油,和肉松拌在一起的时候最好能加一点猪油,让馅料保持湿度。)
另外多出的面团,拆了一包超市买的梅菜笋丝(一包一块钱)。
把馅儿包进去捏捏捏就算大功告成啦。
大致看上去还挺像青团了吧哈哈。
用大火蒸熟即可。(大概15分钟吧)是不是看起来还蛮像那么一回事儿的?图片能把人呼咙过去~
泡一杯茶,假装悠闲惬意。
其实老实跟你们讲,吃起来的味道并不如意。外皮太黏不Q,内馅儿太干。我做了一个没有灵魂的假青团啊~不过我一直在说的,动手做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一个下午的时间我自己玩的很开心!
求厨艺好的大神们告诉我可以改进哪里让它变成一个有灵魂的好吃的青团~~
哇塞你也在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