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上巳节,古时为大节,重要活动主要为郊游、谈恋爱。可惜今天只在少数民族地区保留。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应该是网络普及后恢复、传播的传统。反正在我记忆里,是没有这样习俗的。小时常见荠菜,却不知道这有着小铃铛可以两两相接变成枕头的野草,就是课本里大名鼎鼎的荠菜。
今年没去郊外偶得一株看小枕头
自从认识后,每年春天到郊外,自会刻意地寻找采摘。春游时分,荠菜已然已经老了,开小白花结小铃铛,煮鸡蛋正好,吃的话还是春节前后,刚长出的肥嫩枝叶最佳。可凉拌清炒做汤,最常见的是荠菜饺子。另有碎米荠与荠菜很像,注意分辨。
人说:"四川人生得奸,认字认半边",不仅如此,就连命名也这么形象,对,我们叫枕头草。
看一样东西是否当地习俗,就看菜市场或节气节令有人卖否,比如端午的艾草菖蒲,反正没见过卖荠菜的。倒是上午下雨,路边好几个卖草草药的,问了下,说今天三月三,要用它炒绿壳壳蛋吃,吃了脑壳不昏。哪来绿壳壳蛋安?就是鸭蛋啊,呐,旁边大爷有卖。好嘛,把剩下的十几个鸭蛋全收,再拣了把草回家。他们说的名字没听过也没记住。鸭蛋炒吃了,妈妈说那草叫晕草,吃了头不昏,不晕车的意思?求助了一下,还是没有得出结论。有点儿象活血丹又有点儿象韩信草。
韩信草?
活血丹?
准备插起来,等花开再辩
每年讨(四川话摘的意思)软雀儿做粑粑也是清明时节的活动之一。因在清明前后,故名清明草,学名鼠曲(麴)草。以前总觉得鼠曲草这个名字应该是很欧洲很法国的,好嘛,我应该是混淆了鼠尾草。
软雀儿(清明草鼠曲草)
软雀儿有一层软绵绵的白毛,开黄色花。另外有一种没有白毛的很像,至今不知为何物。江浙一带流行的青团跟软雀儿粑相似,不过多用艾草为原料。
青团,原料为艾草,图片转自朋友圈
那日在成都陪立立看地,发现几株开花的野豌豆。前几天在郊外,春花说,快看响响米,才反应过来野豌豆就是小时候玩过的野响响啊。童年的记忆你能记住的有多少?
野豌豆响响米
已经结荚
有诗云:"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里面的薇指野豌豆,说明是能吃的。
搜了一下,还有一种救荒野豌豆,貌似有毒,晕,有毒怎么救荒?说实话,仅从图片,我真不能分辨两者。
随手列了一下想写的植物还有二十几种,也许还有更多,今天本来想写野花的,一不小心又写到了吃。
免责声明:总有人爱问:能?怎?好?能吃吗?怎么吃?好吃不?我说能吃是基于常识及经验,前提是不要认错植物。比如有人把断肠草当金银花……反正呢,我只写不负责好不好吃,吃不吃错。
莫负春光莫乱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