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展播清明饼,裹在叶子里的思念

--收听--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清明饼,裹在叶子里的思念

作者:陈胜楠朗诵者:陈胜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到了有微风细雨的四月,就迎来了最让人期待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这天,最少不了的,就是清明饼。每当外来人来时,我们首先介绍的,也是清明饼,因为它是最不能少的。它,是一种裹在叶子里的美食;它的味道,令我欲罢不能。

清明饼,又叫清明果,棉菜饼,在温州这边算是种流行的传统小吃。它呈椭圆形,如同清晨的露珠般趴在嫩叶上。油绿如玉,糯韧绵软,又带有柚子叶的清香,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与传统的糯米糍相比,毫不逊色。它曾经是用来祭祀祖先的一种食品,现在慢慢变成了馈赠亲朋好友的吃食。其不仅是好吃,还有回阳、暖胃、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的功效,因此被人所喜爱。

清明节前夕,各家开始磨糯米粉做饼。清明饼与豆腐脑那些一样,也分甜咸,咸的馅以猪肉、笋丝之类,甜的嵌以甜糖与花生仁,我就较爱吃甜的。当然也会有些人家懒得做的,或没有准备材料的,就直接到菜市场去买现成的。在山区的人家,则是会采来清明草作饼。清明草即绵菜,学名叫“鼠曲草”,在田间算是较常见的植物。清明季节,会萌生出带有绒毛的细叶,人们采摘叶顶,洗净捣烂,和糯米粉一起和起来,加馅料制饼,贴上柚子叶,蒸熟而食。清明饼蒸熟后香气四溢,笼罩着整间屋子。揭开锅盖,蒸汽氤氲,绿团子的形状瞬间变得朦胧起来。这时,站在蒸锅旁已经等待许久的孩童迫不及待的靠近,巴巴地望着这一个个团子,想伸手去碰却又因高温所退却,望向大人的眼睛里充满着渴望与期待。这时大人会让他们在等待一下,待蒸汽散去,再用手捏住叶子两边,快速地拿起清明饼然后放到盘子里。孩子也不顾还烫了,学着大人的样子捏着叶子,先轻轻咬一口,然后似是尝到了甜头,一边吹着气一边大口吞咽着。

那么,清明饼是怎么来的呢?对此有个传说,说是在太平天国时期,有年清明,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靠农民伪装逃过一劫。清兵设立卡口检查,防止村民给他带吃的东西。一次偶然的机会,村民想到将艾草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绿团子。由于和青草颜色相仿,放在青草里,就混过了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夜晚绕过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于是吃青团以御敌自保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后来演变成现在的清明饼。

即使是到了外地,也还是能够尝到这种吃食,在北方,比如像我家那块儿,就聚集了很多温州人,每到了清明节,他们就会做起清明饼,然后摆在摊上卖,不仅是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可以再尝到故乡的味道,那边的北方人也可以感受到我们这里的特色。

我之所以喜欢吃甜的,是因为喜欢甜味溢满口腔的滋味,和清明饼本身的清香夹杂在一起,让人欲罢不能。而咸的则不是太符合我的胃口。但是我奶奶擅长的是包咸的,到了这边之后,每当清明有空,她都会包几个清明饼放在锅里蒸,然后拿给我吃,我也不好拒绝老人家的一番心意。久而久之,也习惯了豆腐干的味道。在清明饼里,是包含着感情的。那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奶奶带着我和叔叔他们去给爷爷扫墓时,虽然奶奶什么也没说,但一切都在不言中,想说的话,全都裹在了清明饼中。

可惜的是,只在清明节前后,才能品尝到这种美食,在其余的时间,一般都是看不到的。所以才格外的期盼着清明节那天的到来,好能够再次品尝到这样的美味。我想,以后一定要学会清明饼的制作,这样,即使身处外地,怀念故乡的味道时,也可以自己做来吃。而且,当以后亲人去世时,清明扫墓也可以带去自己的一番心意。

清明饼,对于孩童,它是美味的吃食;对于游子,它是故乡的味道;对于老人,它是情感的寄托。它,不仅是裹在叶子里的美食,更是裹在叶子里的思念。

作者简介:陈胜楠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17社会文化艺术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ls/1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