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医院白癜风治疗更科学的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220510/10800694.html
(一)今又清明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
疫情影响下的今年清明,假期三天都禁止公墓私坟扫墓上坟(坟墓前祭祀祖先),这可以说是自古以来开天辟地头一回,足可见防疫形势之严峻,想必老祖宗们定会担待理解罢。
今年的清明没有雨纷纷的情景,多是晴天物燥,多少都少了一些时节里特有的触景伤情的感怀。没得上山,便只能家中闲坐消遣,老家的“日节”还是要做的,“几碗头”也照常摆起来,家里祭祀一翻,然后一家人围坐着吃顿饭。等着后面五天按照村里的抓阄顺序照日子的通行证上坟。杜桥人的清明,总是“清明”节气的当天,千年不变,即使有特事不能当天,也只能后不能前。这一分派,据说,我家便排到了清明后两天的4月7日。自然,配合第一,理解万岁!
于是,假期多了几分闲暇,感怀起生老病死。人呐,这一生,若交了运得个“善终”,总让人觉得不枉此生,倘若又能“无病无灾”,高寿自然衰老死亡,那是几辈子修的福分,也多有人说“祖坟”风水好得冒青烟,家里的小辈也自觉有面,家有老寿星意味着家族长寿基因,百岁老人更是世所稀罕。人活一世,见新生,见新婚,也见病一场,见生离死别。偶尔想起,那些就在眼前离世的亲人们,就恍如昨日,一闪而过。想想终有一天,也都会轮到生前身后事的时候罢。
至于今年清明,一年一度,总是希望天朗气清,祖上保佑,去病消灾!
(二)也聊明天和意外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
最熟悉不过的一句话,后面自然接着的寓意就是,珍惜当下和珍惜眼前人。
当东航MU坠毁,机上人员一共人全部遇难,相信没有人不在默默祈祷,希望奇迹能够降临,多少生离死别,让人感慨,没有来日方长,只有世事无常。原来生死只在一瞬,来世太过缥缈,活在当下就是最大的幸运和幸福。
当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东斯拉夫兄弟再起兵戈,相信谁都会觉得最受苦的是平民百姓,家园摧毁,流亡他方,苟活乱世,人命如草芥。我们又会有感慨,我们不是生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活在和平的国家。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下,我们都能清醒地看到,伟大祖国的统一进程和民族复兴,无不激励着我们国家要当自强。
清明,怀揣着春天的生机勃勃。至于我们每个平凡的人来说,大到为国家,小到为个人,都需要且行且珍惜。
(三)人与人的悲欢“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
诚如鲁迅先生所说,也许,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无法共情的。我其实喜欢“静”,或者说喜欢一个人“耳根清净”,不太喜欢吵闹。有人还可能喜欢做“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或者“掩耳盗铃的小偷”,因为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自己和自己想去做的事。
我也坚信一个事,那就是“一人一世界”,每个人眼里所见和心里所想就组成了他所认知的独立的“世界”,或许有交集,但都并不相同。人世间,人与人的悲喜,并不相通,大抵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悲欢离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有人说,人生不过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我觉得,人生,更像一场电影,一本书,自己是主演,只是很多人无法自由决定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只是,很多清明时节让我们想起的人和事,也许,也都会有例外罢。
毕竟很多时候,“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唯有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四)清明与青团
“寒食清明春事好”。
清明,是唯一一个与节气重合的节日。青团,清明的时令糕点,多少有点“不吃青团枉过节”的意思。最早吃青团要追溯到古代的寒食节。“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就是描写寒食节祭祀祖先上坟扫墓的。据传,古代寒食节假期持续三天,有时会赶上清明这个节气。寒食节只能吃冷饭,古人就想到在饭里混入草叶汁,如艾草汁和麦苗汁等。寒食节太压抑,过完寒食后古人就用清明节气来踏青娱乐一番。久而久之,因为寒食和清明太接近,寒食就不受待见了,后来干脆合体了,变成“清明节”,节气成了节日。
其实,台州人口中的“青餣(ye四声)”这个词,现在越来越少被人提起了,这本是台州的特有名词,现在基本被同化为“青团”。“餣”古语为糕饼(糯米),“青”自然是代表一种野菜,根据野菜品名不同,分为艾青(艾草)、绵青(鼠曲草)、花青(铜匙青)等,还有马头兰、苜蓿、浆麦草、泥胡菜、小蓟、苎麻嫩叶等,最终呈现的都是青绿的汁水。台州人多用“绵青”,去花后汁会更绿。杜桥人还习惯把青团下面垫一种树叶,清蒸飘香及防止粘连。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记载了青团的制作方法“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馅分为甜、咸,红豆沙、蛋黄肉松、马兰草香菇春笋。杜桥人的“青餣”是特有的“饺子状”是直接用手捏的,而不像其他地方是最后用模具弄圆的。吃一口软糯不腻的青餣,甜咸相宜,青绿醒目,青汁飘香,是春天的味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杂感潦聊。愿所有的阴霾消散,春暖花开、人间无疫,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有什么是吃一口青餣解决不了的?毕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唐涵
年4月5日于清明
金少爷的贱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