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15种传统美食从古吃到今,你知多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在传统文化中,清明节是由“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共同融合而成的重大节日。在清明习俗中,祭奠和嬉游的传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但寒食节所蕴含的“饮食文化”却往往被人忽略。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地域都有各自不一样的美食习俗。

下面是↓↓↓

全国各地传统饮食大盘点

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特色呢~

青团(江南一带)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清明果(浙江各地)

浙江各地清明前户户磨糯米粉、采“清明草”或艾叶做清明果。艾叶我们都见过,“清明草”俗称绵菜、米菜、佛耳草、鼠曲草,在清明时节萌生出绵绵白毛细叶。人们采摘叶顶,洗净捣烂和以糯米粉。白色的米粉遇到绿绿的艾叶汁或绵菜汁顿时变得通体碧绿,鲜嫩欲滴。馅儿有豆腐干和着韭菜的,有熏肥肠拌芥菜末的。有包成团子的,有做成圆饼的,也有包成饺子样但更精致些的,那皱褶的花边一个个碧绿剔透,美丽极了。

馓子(sǎn)(南北各地)

馓子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吃馓子的习俗。

枣糕

(北方)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糕就是谷物类,谷物类加上枣,符合春季养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来限制一下肝气过分的往外张扬。

润饼菜(泉州)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风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

欢喜团(四川成都)

在四川成都一带有用炒米作成团子,用线穿起来,或大或小,再用各种食用色素染上颜色,叫做“欢喜团”。因为旧时,多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所以得名。

鸡蛋(广州)

广州的一些地方,在清明节头一晚上把鸡蛋、鸭蛋煮熟,染成蓝黄色,在蛋壳上加以雕镂或者画成图案,作为冷食礼品赠送。据说吃这样的鸡蛋或者鸭蛋,是在隋唐时盛行全国。

寒食十三绝(北京)

这是流传在北京一带的十三种糕点的总称,包括奶油炸糕、驴打滚、糖火烧、豌豆黄、焦圈、艾窝窝等,其中大多数在市面上可以买到,但是也有些已经失传,比如硬面饽饽。

清明螺(南北各地)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节,因为这个时节螺蛳还没有繁殖,最是丰满肥美,所以有“清明螺,抵只鹅”的说法。螺蛳可以炒、可以煮、可以炝,可以糟,怎么吃都适宜。

粽子(南北各地)

最初吃粽子不是端午,而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到现在,塘栖、长兴、吴江一带仍盛行清明吃粽子的风俗。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艾粄(bǎn)(客家人)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暖菇包(泰宁)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

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

芥菜饭(闽东各地)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鳅面祭祖送人习俗。

乌稔(rěn)饭(闽东畲族)

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

子福(晋中一带)

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看完上面林林总总的介绍,

想必大家会对寒食节、地方特色有更多的了解。

当然了,在这个多变的春天,或潮湿或干燥。

如果你和小编一样,无缘这些美食的话,

不必蓝瘦,来粤膳和吧!

我们已为您备好了适合春季食用的粉粉喔

↓↓↓

养肝·枸杞黑米粉

赠7天谷物早餐粉一盒

健脾·芡实薏仁粉

赠7天谷物早餐粉一盒

祛湿·茯苓芡实粉

赠7天谷物早餐粉一盒

百年传承·岭南食补

-始于年-

发送数字即可获取相关资讯:

1-了解加盟|2-查看产品|3-全国门店|4-品牌说明|5-人才招聘|6-日日靓汤|7-微商城--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好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ls/1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