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孕育着伟大。
——题记
丁
海
燕
圣 地 烛 光
9月4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今年全国共有12位教师入选。其中,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教师丁海燕榜上有名,今天让我们走进红色革命圣地马栏,走进扎根山区三十余载的丁海燕老师。
昔日曾有红色革命圣地之称,如今被列为红色旅游基地的旬邑县马栏山川,传颂着一个山村女教师的动人事迹。她,就是回族教师丁海燕同志。
丁海燕同志是旬邑县马栏山区的一名普通教师,50岁,共产党员。她扎根山区,默默耕耘,一干就是三十多个年头,用朴实的人生,给山区教育事业凭添一道亮丽风景。她先后获得陕西省最美乡村教师、咸阳市模范教师、咸阳市最美乡村教师、旬邑县最美乡村教师、咸阳市第四届道德模范、“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陕西省及咸阳市先进工作者、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
一、痴情化金石
马栏山区距离旬邑县城80公里,沟大壑深、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教师们都不愿去。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丁海燕在这里当起了代课教师,每月工资33.50元,从此她便与教师这个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来之不易,刚走上岗位,丁海燕就和自己约法三章:学校交给的任务,必须无条件完成;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告诫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样一坚持就是半辈子。
丁海燕深知“身教重于言传”,总是要求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当地村民来自九省十八县,生活习惯差异巨大,一些孩子受不良因素影响,行动懒散、语言粗俗、不讲卫生,甚至抽烟酗酒。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充分利用品德课、语文课及班队活动,对学生反复申明“一日常规”,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余,还把“顽固分子”“强行”按在盆里,给他们洗头、洗脸、洗脚。
丁海燕把学生视为己出,在耐心说服教育之外,用爱心无微不至地感化学生。金盆村有个叫谭三兴的孩子,父母双亡,和姐姐相依为命,生活极其困难。谭三兴那双渴望上学求知的眼睛,时时剜着丁海燕的心。丁海燕课堂上总是多给谭三兴回答问题的机会,鼓励他自信自强;回家翻捡出自己的衣物,送给谭三兴姐弟,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还经常从家里带吃的给他们,或者把他们带回家一起吃饭。谭三兴姐弟动情地称她是“老师妈妈”。在丁海燕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身上的“野气”少了,语言文明了、行为规范了,乡亲们高兴地说:“老师就是老师,给孩子的比我们这些当家长的还要多!”
马栏的冬天特别冷,下雪天更是刺骨钻心,一些小孩子因此逃学。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意志,在下午放学前,她就问孩子们:“今天很冷,你们怕不怕?”“怕”。“那怎么办?”“我们跑步。”“我们挤暖暖。”“对,这就叫想办法。没人逃课,大家才是小英雄!明天会更冷,你们该怎样做呢?”“我来,我也来……”“说好了,老师明天会把火炉生得旺旺的等你们,要是谁鞋湿了,老师会给你们烤干,穿上可舒服了!要是你们谁手冻疼了,老师会给你们捂暖和......”就这样,丁海燕“哄”来了一茬又一茬学生,也收获了一份又一份快乐!
丁海燕老师在给学生洗脸
自古工作生活难两全。学校的事务太多太杂,学生的安全和健康牵涉每一个家庭,丁海燕的心思全在学生身上。在马栏,谁都知道丁海燕不要自己娃娃的故事。丁海燕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她要上课,有大量的班务要处理。孩子没人照料。一咬牙,丁海燕把自己刚过百天的孩子送到嫂子家,请嫂子代为照管。开始是放半天一天,后来是放三天一周。这一来,断断续续放了三、四年。嫂子家农活忙了,她把孩子接回来,上课去课堂,怕孩子从床上掉下来,就用布条把孩子拴在床角。好多次下课归来,孩子哭得眼睛红肿,鼻涕满胸,甚至有几次布条缠住脖子……哥哥嫂子知道后,宁愿把孩子留给邻居,也不让她带了。久而久之,当孩子看见她把零食分给其他学生时,或者是对其他学生亲近点,孩子都误认为妈妈只喜欢哥哥姐姐就是不爱自己!
年,丁海燕的班上转来了一名弱智儿童崔天宝。这个孩子先天智力不全,其父母也是弱智。崔天宝经常做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哄骗老师,将同学的学习用品弄坏或扔到垃圾堆,同学关系很不友好,有时招来同学的歧视,甚至因不满而动手。为了让他尽快融入集体,消除同学的误解和得到大家的帮助,感受集体的温暖,学校和其他老师没少费神费力。但由于孩子处于阶段性的不稳定,时好时坏,搞的人担心不已。丁海燕对他投入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她经常以母亲的心理和口气与他交流,鼓励他认真学习,教他怎样做人和与人相处。为了激励他更加进步,丁海燕将女儿新买的茶杯作为奖品送给他,经常叫他和自己一起吃饭,还把自己和丈夫的衣服送给他父母,把新买的袜子给他。有一次学校订校服,其他孩子都很兴奋,唯独天宝面无悦色,一言不发。这时丁海燕走近他,低声说:“安心学习,你的校服我来买。”可是学校知道丁海燕老师也有困难,将校服钱如数退回。丁海燕便对他说:“天宝,你真幸福,有组织和这么多领导关心你,学校给你买校服,县民政局给你送新衣服等等,大家都很喜欢你,关心你,你真的像你的名字一样,是天之宝贝”。他笑了,大家也笑了。尽管他很特殊,在各方的努力下,天宝从此变得很可爱,会主动帮助老师倒垃圾,帮助小同学端水、洒地了。回到家,还能帮助父亲干些农活,照顾生病的母亲。
对孩子们来说,丁海燕不仅是他们的好老师,更是他们的“好妈妈”。她不仅教育孩子们怎样做一个好学生,也教育孩子怎样去做人。她利用活动课、节假日,带着孩子们学雷锋,做好事,献爱心。村里有几个“五保户”,她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给老人挑水、拾柴禾、做饭、洗衣、喂药,她还自编了一些小节目,由孩子们表演给这些孤寡老人。从“五保户”的院子里,经常传出孩子们的歌声和老人们舒心的笑声。老人们常常翘起大拇指说:“丁海燕和她的学生们,真是比子女还要亲一份哪!”
二、丹心磨利刃
三十余年如一日,丁海燕经历了风风雨雨,尝遍了酸甜苦辣,但凭着一腔热血,她始终坚守在教学工作第一线。
多年的辛勤工作,丁海燕积劳成疾。年,医院确诊,丁海燕罹患严重的双侧乳腺增生。面对医生提出的住院治疗的建议,一想到全班几十双等她上课的眼睛,医院要求住院的劝告,只是带了一些药物就回到了课堂。几年来,为了治病,丁海燕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治疗也断断续续。年11月,医院确诊她的双侧乳腺增生已转为纤维瘤,并伴随有血压下降等多种并发症。近几年,她腰背疼痛难忍,家人劝她请假休息,可丁海燕却说:“当老师谁没个职业病?颈椎反曲,腰椎突出、膨出,这些都算不了什么,没事。”她坚持站在讲台上,行走在学生中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年12月15日,她实在站不起来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她脊柱已侧弯,胸椎6—12节增生、腰椎2—3节增生。医院确诊为因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症,腰椎失稳,(mi5.)全身性骨关节炎。她舍不得离开自己倾心热爱着的学生和课堂,藏起自己的诊断书,再次悄无声息地返回学校,站在了讲桌前。
丁海燕不畏劳苦,带病工作,有好几次,她昏倒在讲台上,醒来后的第一句话是:“学生的课怎样了?”多少年来,她夜半孤灯,闻鸡即起,呕心沥血,教书育人。她心里只有一个信条:“我苦点累点没有啥,但不能误了孩子!”
爱是需要能力的。一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丁海燕深感自己的学识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毕竟她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呀!怎样才能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怎样才能更好地启迪孩子们的智慧?丁海燕陷入了沉思。年9月她报名参加了函授学习。从此,为了孩子们的梦,也为了山里人的梦,她放弃了节假日,牺牲了休息时间。白天,她要给孩子们上课、辅导,带孩子们参加各种活动;晚上,她既要备课,批阅作业,又要自学教育教学理论,自修学业,不断给自己充电。“功夫不负有心人”,年7月,丁海燕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卫电函授中师毕业证书。
教学上,她在“改”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作文章,深钻教材,研究教法,探讨学法。备课求“新”,上课求“活”,辅导突出“针对性”,练习讲求“多样化”,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多少个节假日,丁海燕心里惦记着孩子们的学习。她经常翻山越岭,爬沟过河,往返好几公里,到学生家里为学生辅导、补课,常常是误了吃饭和休息,真可谓“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年9月,丁海燕从金盆小学调入马栏中心学校。那天,她坐在学生家长开的手扶拖拉机上去报到,看着沿路招手流泪的学生与家长,她也哭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和学生与家长相处的点点滴滴,使丁海燕的生活变得更充实,也让她的意志变得更坚强......
在丁海燕的辛勤努力下,她所代学科成绩在县级质量检测中多年都是名列前茅;她所任教的村子从年以来已经考入大专及本科院校的学生40余人,改写了多年来村子里未出一名大学生的历史。
丁海燕老师在给学困生补课
三、和谐促发展
马栏是个回汉杂居的边远山区。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丁海燕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特别注意协调民族关系。
年11月的一天中午,她刚刚走出房门,看到隔壁老师房子两名学生气冲冲地走出来,随即班主任也走出来,经询问后得知,原来这两名学生是因为吃饭问题造成情绪激动,班主任又是安慰,又是劝解,还拿出吃的给他们,但都被正在气头上的学生一一回绝。那名叫胡广华的学生,还要求脱课回家。看着愁容满脸的年轻班主任,丁海燕对那名班主任说:“我来试试!”她装着什么也不知道,将胡广华叫到身边,轻声问道:“现在不是星期天回家干吗?没生活费了吗?”这个学生一边摇头一边说“不是。”在丁海燕老师的再三追问之下,胡广华同学说明了用餐不便的事实。了解了原委以后,她一边准备给胡广华和他的同学弄吃的,一边告诉他以后有事可以给班主任说或者来找自己,千万不能给老师使性子。这时胡广华同学说:“老师,我知道了,不吃了,我现在就去班里。”听到上课预备铃声已经响起,看着他稍稍平静的神情,丁海燕只好塞给两个同学月饼和方便面,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吃,不要饿着肚子。晚饭时,胡广华和同宿舍的马营超同学一起来到丁海燕办公室气恼地说:“老师,我想不明白,校长在时经常带我们参观、监督灶上,校长刚一走,他们就把肉打到我们碗里。我告诉校长。”原来,这是两个回族学生。学校仅有的一家清真食堂由于天冷人少,封火了。开火实在不方便,领导也犯难了。丁海燕说:“没事,我来给孩子们做。”丁海燕买来挂面,给孩子们下面条吃。孩子们平静下来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回汉同学们之间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汉族学生要是给回族同学带好吃的,先要看看是不是清真食品,对回民学生也在学习上尽力相助,大家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三十多年来,丁海燕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扎根山区从教二十六年,用知识的火把,点燃了革命老区孩子们心灵的火花;用默默的耕耘,托起了山村教育事业的辉煌;用一片痴情,描绘着山区教育的美好明天。她始终履行着一个教师的光荣使命,恪守着自己的庄严承诺,始终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
也正因为如此,从教34年,仅任代课教师就有22年,虽然工资微薄,常常入不敷出,令人尴尬,但她从未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她说:“当我看到孩子一拨一拨健康成长,离开学校,飞向更广阔的天地时,自己由衷地感受到身为人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我一定要做好深山里的红烛,照亮孩子们前进的道路。”
年,她当选为咸阳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年,当选为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奖励及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参加了9.3阅兵仪式;年先后当选市县两级党代会代表,并先后出席了省市县三级党代会;年元月当选为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年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她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带病辛勤耕耘,就像一枝永不凋谢的马兰花,盛开在革命老区的山野里,在平凡的工作中,用激情诠释着生命的不凡和伟大。
向丁海燕老师致敬!
向所有为山区教育默默奉献的老师们致敬!
为您的专业成长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