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美食
传统节日
因为美食,节日多了份仪式感!
spring
包春卷
三(10)班陆一澄
春卷,是一道春天吃的食物,是一道历史悠久的食物,更是一道美味的食物。福建南部清明节一定要吃春卷,这样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
众多口味的春卷中,我喜欢吃野菜馅的,用野菜做出来的馅料最是美味。野菜这种食材春天的时候最丰茂,是春天对人们的馈赠。我们用野菜、鸡蛋、猪肉制作了馅料,品种丰富,营养齐全!
接下来进入主题,开始包春卷了。我看了一遍妈妈的包法,觉得挺简单的,于是自己包了起来。我小心翼翼地撕了一张春卷皮,把一些馅料放在上面,包成长长圆圆的形状,然后用皮的一边裹住塞塞紧,再滚一圈,接着把两边的白皮折向里面,再塞塞紧滚一圈,最后在顶头的一截皮子边上沾点水,滚到头搓一搓,这样一个春卷就包好了。我一开始包的春卷不怎么好看,有的粗、有的短、有的细,放在妈妈包的春卷旁边有点自惭形秽,但是我不气馁。后来我越包越好看,连妈妈都夸奖我呢!
春卷包完了,轮到爸爸炸春卷了。爸爸往锅里倒了小半锅油,开大火煮了一分钟左右,再转小火放春卷。锅里顿时全部都是泡泡,用筷子轻轻翻滚春卷,等原来的白胖子全都变成黄金棒就可以出锅了。
冷了一会儿后,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个。哇!香香脆脆真好吃。一会儿,我就消灭掉了一盆。
春卷,可真是好吃,特别是自己亲手制作的。下次我还要包包子、包粽子。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我都会成功的!
炸春卷
三(10)班朱玉桐
过春节除了吃饺子、包馄饨、煮汤圆,还要炸春卷。今天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制作春节的传统美食——春卷。你们知道春卷的来历吗?据说从前有个书生,为了温书应试,整天埋头苦读,常常废寝忘食,他的妻子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米磨制成薄饼,以菜肉为馅,包成卷筒形,这样既能当饭又能当菜。
春卷的馅儿有很多种,如:青菜猪肉、大蒜咸肉、豆沙……我们一家都喜欢大蒜咸肉馅儿的,一把大蒜洗净切段,一块咸肉改刀切丝,两样合并下油锅炒熟。
开始包春卷啦!先拿出妈妈买的又圆又白的面皮儿,把一段段大蒜,一条条肉丝均匀地放在面皮底端最中间的位置,然后将大蒜、肉丝随着面皮卷成圆筒形,剩余两边的面皮再向中间折去,接着继续卷到面皮的末端,沾一点水粘住。我们三人一起包,妈妈包得很精美,每个春卷的长度和宽度都差不多。爸爸呢,包得有的长、有的短、有的胖、有的瘦,真是不堪入目。我认认真真地学着妈妈的样子包,包得还是有模有样。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趁爸妈不注意,我包了一个“全肉幸运卷”看谁能吃到。
把包好的春卷放入油锅里炸,炸成金黄色,那样子像极了一个个圆长形的金条。春卷炸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酥酥脆脆的面皮夹杂着蒜香和肉香,好吃极了,我吃了一个又一个,根本停不下来。吃着吃着,我吃到了“全肉卷”,而爸爸和妈妈也都分别吃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们想让我开心,他俩每人都包了一个“全肉卷”。哈哈……我们真是心心相印的一家人啊!
第一次做青团
三(10)班陈泓达
青团是江南清明节的一道传统美食,疫情期间我和妈妈宅在家里动手制作美食,这次我们打算做青团。万事俱备只欠“艾草”,我们开车寻觅这种草终于发现前方有一大片,我们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开心。
回到家,我拿出艾草冲向厨房对着水龙头非常仔细地清洗。这时妈妈叫我吃晚饭,而且有我最喜欢吃的红烧排骨,可是我一心想做青团,所以我忍住不吃晚饭,继续仔细地清洗,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粗壮的杆子全部摘除,只剩下叶片。接下来开始煮艾叶,先倒一些清水等水热了再放入艾叶。霎时艾叶变成深绿色,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闻起来有点刺鼻,迅速地捞出来。呀!原来满满的一盆艾叶现在却只能捏成一个小球。
然后要把煮熟的艾草打汁,按下打汁机的开始键后,机器发出一声声响声,只见汁水越来越多,颜色也越来越绿,最后都变成墨绿色。奶奶取来米粉,再倒入刚才的艾草汁,用筷子快速地搅拌。我自告奋勇地帮助奶奶揉面团,“太粘手了,赶紧加米粉。”“太硬了,揉不起来。”我发现揉面团比捏橡皮泥难多了,过了一会,我的脸蛋上、衣服上都沾上一层薄薄的米粉,我的手掌上也布满了皱皱巴巴的、硬邦邦的面团。呵呵,我变成一个快乐的小老头。
奶奶又指挥我炒芝麻,由于要不停地翻炒,没过一会我的手臂就很酸了。接着我听到锅子里的芝麻像舞蹈家一样劈里啪啦地跳舞。芝麻熟了奶奶果断关掉火,她又给我一个陶罐子、石头锤捣芝麻。可是我一不小心弄翻了一点芝麻我还是没有放弃继续努力,终于捣好了,加点糖,吃上一口热热的甜中还带香。
最后奶奶教我包青团,捏一个小球,在掌心中间来回搓,直到变成光滑的圆形,然后捏扁再做成水杯状,接着放入芝麻,一点点地捏,捏成花边的样子,慢慢的口越来越小最后封口。我也照着奶奶的样子做,一不小心芝麻出来了,我赶紧找了一小块米粉补上去,总算也完成了一个青团。
今天我真开心,我又新学了一个本领!
美味的青团
三(10)班张灵弈
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各种美食一起上阵,有清明果、艾粄、麻糍、凉糕、毛香粑等等。而这次,我们要做的却是——青团。
青团的传说是在有一年的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一个农民好心帮助了他,把他化装成了农民,与大伙一起耕地。抓不到李秀成,清兵们岂肯罢休,就封锁了道路,不让农民们从外面带食物进出,想饿死李秀成。帮助李秀成的农民为难极了,走路的时候,一不小心,摔了个跤,手上抓到了一些艾草的残汁。他灵机一动,就摘了几把艾草,做成了一个个青团,混在草里带进去给李秀成吃。因此,青团就流传下来了。
可是这次做的青团,我们并没有用艾草,却用了一种十分特别的草——丝绵草。丝绵草又叫鼠曲草、清明草,它长的绿中泛白,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把它的两片叶子一撕,中间的丝绵就暴露出来了。也许,这就是丝绵草名字的由来吧!
妈妈把丝绵草榨成汁,和在糯米粉里,让我搅拌均匀。这可是个有难度的活,搅地太轻,糯米粉纹丝不动,搅地太重,糯米粉又四处飞溅。弄了半天才弄好,我都变成一个小面人了。
我们把糯米粉揉成团,但是现在的面团太粗糙,一扳就断。正当我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妈妈却扳了一块面团,放在水中煮了起来。妈妈把熟面团混入生面团中,揉均匀,哇,面团一下子变了样,好像傻大姐一下子成了林黛玉,又光又滑,拉扯半天也不会断。为了切断它,我还得用上工具呢!
要包馅喽!我先把面块揉圆,用大拇指一顶,顶出个洞,再扩大一些,正要把馅放进去,可是这个洞又浅又小,根本放不下。这时,妈妈又教了我一个好办法,用手指边捏边转,再用另一只手拢着,不让它自然变大。我一试,果然好用,虽然没有妈妈好,但也有进步了。我放上馅,小心翼翼拢好口,一个可爱的青团就做好了。我又仔细做了几个,一个个胖乎乎的青团,就像军人们穿上了军装,整齐的站在我们面前。蒸十几分钟,青团出笼喽!咬一口,甜而不腻,软软的、柔柔的,真是天下美味。
小朋友,你是不是口水流下来了呢?一起来做一做吧!
做青团
三(10)班吴孟泽
盼啊盼啊,终于盼到我的妈妈休息了,妈妈看上去心情很好。妈妈说:“你知道清明节要吃什么吗?”我摇摇头,妈妈说:“要吃青色的东西,可以使眼睛变清澈。我们一起做青团吧!”我开心地点点头。
做青团前看见妈妈准备了水磨糯米粉、艾草粉、粘米粉、青汁、小麦淀粉、咸鸭蛋、肉松......先在蛋黄上喷一些白酒,再放进烤箱,度十分钟的时间蛋黄就变得又香又黄,金灿灿的像一个个发出耀眼光芒的小太阳。接着把三种米粉放在一起称重量,把艾草粉放在盆里用热水搅拌,然后倒进米粉里。这时就看见妈妈最喜欢的“师傅机”上场了,它把米粉和艾草汁搅拌成了一个淡绿色的面团。接着我和妈妈一起做青团的馅,馅是用蛋黄和肉松一起做的,闻着就很香,迫不及待地想吃一口,但是被妈妈拒绝了。接下来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了,我们把蛋黄肉松团包进了艾草米粉团里,包好后就像一个个绿色的鹅卵石,可爱极了!包完之后放进蒸箱蒸20分钟。
“哒”,时间到,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尝一尝,弟弟也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美味可口的青团,我拿妈妈手机百度了一下才知道青团的营养价值很高。同时也让我想起来了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写清明的诗来。
清明吃青团
三(10)刘炎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青团是清明节来临时,大家都喜欢吃的一种传统美食。我的巧手妈妈每年都会为家人做好几种口味的青团,我最喜欢吃的是豆沙味和咸蛋黄肉松味。
今年我主动要求和妈妈一起做青团。说干就干!我们去超市买来咸鸭蛋,肉松,红豆沙等材料。青团青团应该是青绿色呀,我问妈妈怎么办呢?妈妈不慌不忙地说:“我有妙招。”只见妈妈拿出一些艾草叶子,把它榨成艾草叶汁,然后倒进米粉里。白乎乎的米粉,瞬间变成了青绿色。我在旁边慢慢地往青绿色的米粉里加纯净水。妈妈说:“揉米粉是一种力气活,你是男子汉你来干吧。”我接过这个任务,兴奋不已赶紧把小手洗洗干净。我先把米粉揉成一个光滑的大米粉团子,再分成相同大小的小米粉团子。妈妈把小团子压平,中间放上馅料,再把它包成一个小圆团。我试着学妈妈的样子,也包了一个青团。虽然不好看,但也算是成功的第一个青团了。最后一步就是把包好的青团放进锅里蒸。妈妈烧水的时候,我就把青团整齐地摆放到蒸锅上面。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蒸锅,等待着美味出锅。
今年的青团特别美味,因为这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和妈妈迫不及待地送了一些青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品尝。美味是需要和家人分享的,快乐同样也需要分享。
做青团做青团
三(10)班沈子蕴
快到清明了,江南地区会做青团,之所以要做青团,是因为青团的营养价值很高,里面含有的艾叶有平喘、利胆、消火、抗菌、驱寒、除湿等功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做一做吧!
首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艾叶,用冷水浸泡几分钟,再捞出放入沸腾的水里煮2-3分钟。为了保持它原本鲜嫩的绿色,在煮的时候就要放入一小勺小苏打。然后放入料理机里打成泥,因为妈妈的料理机力度不够,所以在打起来的时候有些费劲。接着用漏斗把泥和汁分开,把泥放入一个盆子里,再依次往里面加入米粉和少量的艾叶汁。揉到它不黏手了就往里面放一碗淀粉,一勺猪油,再搅和搅和。最后把艾叶团捏成一个个小圆团,里面放上自己喜欢吃的馅,在蒸笼上铺一层叶子防止青团黏在蒸笼上。青团在蒸的时候它特有的香气在整个厨房里弥漫着,蒸8分钟后出炉了,我咬了一口青团,有一股草药味,非常得松软香甜。
在做青团的过程中,我既开心又迫不及待。开心是因为我学到了一个新本领,迫不及待是因为我可以吃到青团了。在做的过程中妈妈说吃艾叶能抗菌,这让我又了解了一种植物的功效。快到清明了,你们也来学我一起做青团哟!
做青团
三(10)班吴若溪
我们这边清明节有吃青团的习俗。姑姑在公园散步时偶然发现几棵艾草,她喜出望外,赶紧掐回家,忙开了。
姑姑把艾草放进锅中煮烂,再放进破壁机里打成汁。碧绿的汁水倒进雪白的米粉里,就像一条条小河在流淌。接下来就是和面揉面。只见姑姑揪了一团面,左手托着面团,左右手的拇指捏在面团中间,一边用力往中间压一边不停地转动,不一会儿,一个像尖顶帽子似的青团皮就做好了。姑姑装进我最爱吃的马兰馅,用右手虎口边转动边收口,再放在掌心揉圆,一个漂亮的青团就做好了。
“就这么简单呀,我会!”我自信满满,迫不及待地要大显身手。可是,面团到我手里仿佛变成了一个不听话的小孩,一会儿就裂开了好几道缝隙,我还得重新把它们黏好。黏好之后我开始放马兰馅,谁知马兰放多了,黏好的缝隙又裂开了,马兰一下子涌了出来,就像一个调皮的娃娃,拼命想逃出去玩耍似的。这时,我的手上、面团上已经到处是马兰了,哎,不管那么多了,开始收口,可是又开始裂了,我灵机一动,又拿了一点面团,把它压扁,补在原来的青团上,一个不算漂亮的青团就做好了。接下来我又做了几个,我包的青团有的像苹果,有的像草莓,有的像大饼,真是五花八门,而且每个团子身上还镶嵌着马兰做的花边呢!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最后姑姑把青团拿去蒸,大约二十分钟后,掀开锅,碧绿的青团就像换了一身衣裳,由原来的碧绿色变成了深绿色,而且越发光亮。
青团熟了,我顾不得烫手,抓起一个就往嘴里送。哇!又软又糯又香!做青团可真有意思。
做青团
三(10)班高越
知道明天要做青团,我既兴奋又急切,晚上竟然激动得睡不着觉。一早起来我就追着妈妈问:“什么时候可以做青团呢?”可惜妈妈对做糕点这事也不拿手,我只好等我家“大厨”婆婆回来和我一起做了。
下午,我终于把婆婆给盼回来了。于是我把准备好的食材迫不及待地打开,打算大干一场。首先,我需要择菜。我手拿一把大剪刀,开始剪菠菜的根,菠菜的叶子碧绿碧绿的,而沾着泥土的根部却有些发红,难怪叫“红嘴绿鹦哥”啊。这些起名字的人真聪明!我暗暗赞叹道。
我把择好的菜放进水池里,因为上面有很多泥沙,所以我整整洗了两遍,冻得我手都红了。下面要准备把菠菜的绿色汁水按压出来。这可是个技术活,不仅需要用很大的力气,还需要挤压的手法。我先尝试着按了按,可只出了一点点黄色的泡泡,水的颜色一点点变化也没有,还好“巧手”婆婆及时赶来,帮我解决了这“一大难题”。水神奇地变成了绿色。
接着,我将菠菜汁煮熟,开始了揉面团工程。这可是我最期盼的部分了。我一边把锅里的菜汁倒进加满糯米粉的盆里,一边用力地揉。不一会儿,白白的米粉就成变了绿色。可面团变成又湿又粘,好像一块粘乎乎的橡皮泥,粘在手上怎么也搓不下来。我有些急燥了。此刻一旁观望的妈妈建议我可以用洗手的方法来搓下面团,“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十指交叉搓搓”,面团们乖巧地回到了盆里。经过反复揉搓,面团的工序完成了。
最后,揉好的面团要开始放馅了。首先将面团分成若干份,揉搓成一个个圆圆的绿色小球,然后按一个大大的洞,把芝麻、肉松拌好的馅料放进去,再把它密封起来包好——一个“绿绿胖胖”的青团就做好了。看似简单的事,可因为我手法不熟练,竟弄破了漏出好多芝麻。
经过蒸煮,我的青团出锅啦。蒸好后的青团有点像绿色的小笼包。为了怕“漏馅”,我一口就把它塞进了嘴里。这个口感和小笼包差太多了,皮厚得惊人!无奈,这可是我自己亲手做的,怎么难吃都得咽下去。嚼着这又厚皮又粘牙的青团,我在想,比起青团,我更喜欢小笼包。既然我都可以成功地做出青团了,下次我一定要做出美味的小笼包!
做青团
三(10)班栾云丹
清明节快到了,我和妈妈决定亲手制作一次青团。听说用来做青团的艾草全身都是宝,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它的根、茎、叶对人体都大有益处,这么好的药草,怎么能错过呢?一大早我便和妈妈出发去找艾草。
我们朝后山上走去,妈妈边走边用目光到处搜寻。突然,她停下来指着一簇绿油油的植物对我说:“看呀,那就是艾草!”在灌木丛生的地头,我看到了这些特别的植物。它们既不像野草那样矮小,也不像灌木那样杂乱,笔直地挺着腰杆,温柔地舒展着翠绿的叶子。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掐了一片叶子使劲儿嗅了嗅,一股特殊的浓烈香气扑鼻而来。我们一起掐了一小袋嫩叶,欢欢喜喜地回家去了。
回到家后,妈妈先把嫩叶洗干净,用开水烫了一下,然后放入一个小盆里,让我用锅铲柄把它们捣成浆。妈妈把汁水过滤出来,那汁水看起来绿得发黑!接着妈妈把汁水倒入适量的米粉中,搅拌,揉搓,渐渐的,面团从浓绿变成碧绿,竟像嫩叶一样的颜色了!太漂亮了!
面团揉好后,妈妈把它掐成一小坨一小坨的,教我把它们放在手心压扁,再捏成小碗的形状,接着在里面填上肉馅,慢慢收口,搓圆,一个青团就制作完成啦!
接下来就是蒸青团。没过多久,青团就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锅盖,一股浓浓的清香扑鼻而来。我仔细一看,哇!刚才那淡淡翠绿,现在竟然变得和翡翠一样有光泽。我夹了一个放进嘴里尝一尝,天哪!那浓浓的鲜汤混合艾草的清香,真是绝配。
没想到看似野草,并不引人注目的艾草,竟然这么美味,这么有营养,还真是个宝啊。
今天制作青团成功了,真是太棒了!吃完一个,我就嚷嚷着和妈妈预约下次制作的时间了。
第一次做小蒜饼
三(10)班汪杨梓煊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这边的人都喜欢去乡村的田野上挖小蒜做小蒜饼吃,我也非常喜欢吃。这个周末我和妈妈去外婆家后面的山上,一边郊游一边寻找着美味的小蒜。小蒜和小葱好像是一对孪生兄弟,看上去都差不多,但是小蒜的生命力更是强大,山坡上、沟渠里、树根旁、石头缝里都能看到小蒜的踪影,不一会儿我们就满载而归了。
外婆说:“你们只会吃不会做,以后我老了谁做给你们吃啊?今天就教教你们怎么做小蒜饼。”于是我和妈妈就按照外婆的指示准备起来,我们先把小蒜上的黄叶去除并理顺,再帮小蒜洗个澡,洗净后再把小蒜切成约一厘米长的小段备用。在盆里放上适量的米粉,把准备好的小蒜和温水倒进雪白的米粉里,再加上一点盐就开始用手不停地揉面,不一会儿米粉就被我揉成一个胖乎乎的面团了。接着把面团搓成长条状,再掐一小块面团下来放在掌心搓圆然后压扁。刚开始搓面的时候,面团像个顽皮的小孩一样粘在我的手上,怎么也不成形。婆婆见我手忙脚乱,走过来告诉我:“压面要像妈妈教育孩子一样,不能用蛮力,要有方法。”在外婆的指导下,面团很快就变成一个个圆形的小饼了。
终于可以下锅了,妈妈找来平底锅,放上一点香喷喷的菜籽油,等到锅烧热我就开始把做好的小蒜饼一个一个地铺在锅里。饼和油融合了,锅里不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好像是小蒜饼在大合唱。刚煎了一会儿,厨房里就飘满了小蒜饼的清香,让人闻了就想吃。这时外婆又来指导了,先大火再小火,让我过一会晃一下锅防止粘锅焦掉。等到一面煎至金黄色就可以把饼翻个身,把另一面再煎至金黄色,这个时候饼就可以吃了。
小蒜饼出炉啦!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闻了闻,口水已经不自觉地在嘴里打滚了。咬上一口,外酥里糯还有点Q弹,再加上小蒜特有的香味,我吃了一块又一块,烫手都丢不下来。到底是自己动手做的,感觉今天的小蒜饼比任何时候的都香,下个星期我还要再做一次吃。
技多不压身,今年我又学到了一项新技能。以后我要经常学做事情,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小蒜饼
三(10)班钱嘉乐
你认识小蒜吗?小蒜叶子长的有点像葱,叶子下面有个白色的小球,小球底下长着一些像胡子一样的根须。每年的三、四月份,是小蒜丰收的季节。小蒜又叫野葱,味道很清香,每到清明时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做小蒜饼来吃,它是一道不可错过的美食啊!
作为一位资深的小吃货,今天我要为家人做一顿美味的小蒜饼。
开始做小蒜饼啦!我准备好:两个鸡蛋、一把小蒜和一碗盐水。我挖来一大碗米粉,加入两个鸡蛋,慢慢倒入盐水,不停地搅拌,接着把洗干净的小蒜切成一段一段的,倒入碗中搅拌均匀。把搅拌好的米粉搓成长条,切成几个团子,然后双手压成饼。将做好的小蒜饼放入油锅中,等两面煎至金黄,就大功告成了,我的小蒜饼做好了。
弟弟吃了一块,开心地说:“真好吃,太美味了!”爸爸尝了一块,连忙称赞:“我儿子可以做面点师啦!”奶奶吃完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看着大家满意地品尝着我的劳动成果,我心里乐开了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