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美食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29689.html

记忆中的美食

文/市二中钱来娣

小时候家住大山深处,四面环山,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犹如世外桃源。家里长辈们都靠着一亩三分地,靠着大山过日子,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尽管我不是吃货,但儿时的记忆里对吃印象特别深刻。那时交通不便,物资匮乏,连吃块肉都是逢年过节才有的待遇,但我并没觉得童年有多艰苦,反而感觉那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因为一年四季我们都能享用大自然的馈赠,名副其实的“山珍河味”。

早春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尽管还有丝丝寒意,但这时田野里的毛鼻鼻草(溧阳方言,学名鼠曲草)却迎着寒风在肆意生长,给我们带来春意。儿时,妈妈带着篮子和剪刀领着我到山野田间去寻它,我不识,妈妈教我,蓬松松毛绒绒的,一丛丛就如一朵朵软软的小花,捏在手里又软又香,采摘它嫩嫩的尖头,每次都满载而归。

田野里开花的毛鼻鼻草

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中写道:“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讲的就是它,毛鼻鼻草长大了,每一枝茎叶的心尖尖上就孕着黄色的蓓蕾,加之与小麦同长,故称之为黄花麦果草。

我们把新鲜的毛鼻鼻草洗净,放入石臼里搡,石臼不是每家都有的,那段时日我家的石臼从早忙到晚,村民们都到我家来搡。搡到草烂出汁,然后和在糯米粉里,加少许冷水(村口清水塘里现担的,带着丝丝甜味儿),把粉团和草汁均匀地掺和了,再用力揉,直到变软,变得有韧劲。

接着搓团子,包馅。有芝麻馅,芝麻也是自己家种的,完全的自给自足,炒熟了,磨成粉,和上糖,再加上几勺猪油;有豆沙馅,把自家收的红豆煮熟后滤出来,掺入猪油和糖;有菜馅,把青菜焯水、剁碎,挤尽汁后放些盐、味精下锅炒,再加入香喷喷的猪油渣和事先炒碎的鸡蛋和豆干,伴随着妈妈熟练的翻炒,香味渐渐弥漫了整个屋子,令人垂涎欲滴,到现在都记忆犹新。那时我总是迫不及待的想吃这个馅,每次炒好后,妈妈会盛一些给我先吃,然后把这个馅包入搓好的面皮中,我也学着帮妈妈包,尽管包的很丑,但也乐在其中。

岁月的流逝总会留下痕迹,那些伴随我们成长的,曾经认为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滑过心头,引人遐思。

如今我儿子在享受这种乐趣

包好后的团子放入蒸笼里蒸,刚起锅时,那团子软如凝脂,绿如翡翠,咬一口,糯糯的,有点像现在的QQ糖。还可以把包好的菜团子压成饼一样扁扁的,在锅里放些油,把饼一块块铺在锅里,盖上锅盖用小火焖一会儿,再在饼上洒些水,等贴锅的这面微黄或微焦,就把饼翻个身,再小火焖一会儿,同样等到微黄或微焦,有点像做锅贴。刚煎好时,油香夹杂着毛鼻鼻的芬芳,还有糯米的醇香,整个村子都能闻到,咬一口脆而鲜,即使在今天也能算一道极佳的美味,在当年,我们在它面前是没有抵抗力的,真有一种“日啖菜饼五六个,不辞长作山里人”的感觉。妈妈每次会做一大匾,然后分些给左邻右舍尝尝。各种做法中,我最爱的就是这菜饼(我称它为毛鼻鼻饼),别看我当年人小,一次能吃五、六块。那时没冰箱,没吃完的隔天加热后再吃的口感就不如现做现吃的好。

刚煎好的毛鼻鼻饼

长大后外出求学,初中后就一直住校,很少能吃到了。每到早春,总会不禁想起毛鼻鼻饼,想念家。现在每到这个时令,妈妈依旧会上山采摘很多毛鼻鼻草,把它搡好放入冰箱保存,等我回老家时做成我最爱吃的毛鼻鼻饼。妈妈的味道没变,但不知为什么没有了儿时吃它的那种愉悦和期待。有时周末我会邀请同事们到我老家去尝尝妈妈的毛鼻鼻饼,爸妈的热情好客和饼子的美味使同事们都赞不绝口、回味无穷,然后她们每年这时也会念叨起我妈妈的毛鼻鼻饼。住在城里的阿姨们会带着她们的朋友到我老家做客,为的就是想尝尝妈妈的毛鼻鼻饼,尝尝纯天然的美味,尝后都纷纷竖起大拇指。

早春三月的田野山间不仅有毛鼻鼻草,还有荠菜、马兰,它们一般长在山坡、田边及路旁,妈妈会带着工具领着我到田野去寻找它们。荠菜丛生呈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顶端渐尖;马兰顶端钝或尖,上部叶小,两面或上面有疏微毛或近无毛。我们一般是挑不开花的嫩嫩的荠菜或马兰,回家后洗净、焯水、挤尽汁、剁碎,倒入热油锅中放些调料翻炒几下,再拌入事先磨碎的花生米和切碎的豆干,一道绝佳的下饭菜就做成了;还可以凉拌,将上述几样原料直接放些香油、盐、味精拌匀,即可食用;这道菜作馅,包饺子、团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那时的我们,玩具少,书籍少,没有手机,电视也没几个节目,到田野寻找这些野菜便是我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看着满满一篮子的野菜,仿佛是寻到了宝藏,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如今物质丰富,吃穿不愁,偶尔带着儿子陪妈妈上山采采毛鼻鼻、荠菜,尝尝妈妈的手艺,再回忆一下孩提的时光,也别有一番滋味。

奶奶腌的豇豆

文/平桥中学钱敏慧

最近喜欢吃腌豇豆,酸酸爽爽,开胃下饭。我打电话给老妈问家里还有不,妈说快没了,让奶奶给你重新腌点你来拿。于是,我决定回娘家待几天。

乡下早晨的七点钟,太阳早已挂起,炙热中带着丝丝凉风,蝉鸣蛙声,好不热闹。我打着哈欠起来刷牙,发现铁门口有只菜篮,里面装满了豇豆还有一些黄瓜。正疑惑着探头望去,胖胖的奶奶手里捧着一大把黄瓜迈着蹒跚的步伐慢慢走来。

“奶,你到田里去啦?”“嗯,你起来啦?咋不再睡会么?”“田里你莫去了,当心摔跟头啦,菜喊妈采一下么好了。”“你妈今天出去做活了,不采要老了,我不要紧。”我快步接过她手里的黄瓜,奶奶弯下腰拎起篮子,“放那,我来拎。”“不要紧,我拎得动的喂。”奶奶喘着气拎到院子里,坐在小板凳上。“你弄这么多搞么斯么,这么重,田里拎回来不累么,要是摔跟头不得了了啦!你少采点撒。”“这点菜我还拎不动啦?我当心到了喂,不要紧。你不是要吃腌豇豆么,我多采了给你腌点。”

我也端了张凳子坐在旁边准备帮忙。“你不会,你莫弄,手搞脏了,再去睡会。“不睡了,我帮你择,这么多你一个人搞到么事晨光么。”把一篮子豇豆倒下来,拿来塑料篮子开始择菜。学着奶奶把老一点的豇豆放一边,只挑那色泽鲜嫩,长短一致,没有虫眼的放在篮子里,这些是准备腌制的。把它们洗净沥干水,找来塑料线一摞摞扎好,奶奶拿出已经洗好的坛子,把豇豆依次放好,放入辣椒等作料,倒入准备好的冷盐开水,直至把豇豆淹没,最后盖上盖子密封。“奶,这样就好啦?”“好啦啊,简单的很,一学就会咯!要不是你爱吃,我还不弄这么多,我牙掉了,吃不动咯!还不晓得能活几年咯,弄一回是一回咯!”我已低下头,眼角湿湿的,“奶,只要你弄得,大家都爱吃!”

过了大概十多天,妈妈打电话来,说豇豆腌好了,奶喊你来拿。拿回家炒好吃,奶奶的腌豇豆还是那么酸酸爽爽,开胃下饭。

(编辑:荀明)

您的阅读,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动动手指↓↓让更多人了解溧阳政治研修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cj/68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