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5.html
阅读本文约需要7分钟,
文末有惊喜。广东,一个令人唇齿留香的饕餮大省。它以“敢吃”、“会吃”闻名全国。就连吃货大文豪苏东坡,走到岭南都提不动脚,写下“此心安处是吾乡。”这种像粉丝盖戳的句子。其实美食团队的目光早就锁定广东,前有《老广的味道》《风味原产地》《寻味顺德》这样的高分美食片。现在,他们又对东莞下手了!这次是由《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原班人马制作,是陈晓卿离开央视,组建稻来传媒后制作的第一部作品。监制是陈晓卿,配音是李立宏,台词的质感依然没变。《寻味东莞》由三个主题组成:得天独厚、山水相逢、欢宴流转。三个主题耗时两年,团队扎根于东莞街头小巷,只为寻找最佳风味。以制造业闻名的东莞,在镜头里露出温和质朴的一面。一口气看完,是对吃货最大的奖赏。还有什么,比看美食片更治愈的事情呢。01尝鲜春天,野味冒头。在东莞,一种开黄色小花的野草——鼠曲草,正是下饭的时候。将它搅碎,和鸡蛋一同煎制,释放出浓烈草本芳香。和鱼汤同煮,去腥提鲜。和花生碎、芝麻、椰蓉等混合,做成艾粄,微苦香甜,响应春天的青涩。夏季,荔枝成熟,挂满枝头。坐在树下,顺手吃上一颗,是对新鲜的正解。把它和切薄的鸡肉片、黄瓜片叠在一起,就是清香四溢的荔枝片皮鸡。做成荔枝果冻,Q弹鲜美,清凉一夏。在珠江三角口,水域开放,一种价格金贵的螃蟹,让无数食客竞折腰。某些雌蟹身体发生变化,导致膏体流满全身,产生了神奇的黄油蟹。黄油蟹通体金黄,油膏丰满,产量极少,要吃,得抓紧。想要不破坏黄油蟹的膏体,需要厨师动点巧思。先将黄油蟹过冰水,再放蒸笼清蒸,避免螃蟹膏体破裂。清蒸黄油蟹,脂香浓厚,无需避开螃蟹内部的沟沟壑壑,大口咬下去,是对黄油蟹的最大尊重。东莞四季湿热,为了锁住新鲜,当地人用晾晒风干解决食物的保存问题,还破天荒地碰撞出新的美味。耙齿萝卜细长软嫩,其实又辣又糙,因为芥子油成分太高。但只要将它晾晒两个周,让阳光和风改改它的脾性,风干它的水分。再放进室内阴干,让体内的淀粉变成糖和鲜味物质,脱胎换骨后,它叫阴菜。和肉类搭配,散发柔和清香,温润解腻。新出产的香蕉,还很涩,需要存放一段时间才能食用。但这难不倒会吃的东莞人。将它和肥肉搭配,炖煮过后,香蕉的口感和芋头一样软糯。除了令人流口水,不得不佩服东莞人的巧思。任何平淡的食材都可以因地制宜,找到最佳解锁姿势。能吃是一种福气,会吃是一种智慧。这种绝不含糊的生活姿态,让人看到就暖洋洋。02传统每一道美食背后,承载的是风土人情,时代变迁。东莞以制造业闻名世界,在快速的经济腾飞之下,现代化遮掩了很多旧式痕迹,但传统吃食却总是不小心透露着大城市人们的心思。只有在吃上面,才可以放松神经,短暂的沉迷于口腹之欲,回忆美好。因而在那些有机会大吃特吃的日子,东莞人各显神通。端午时节吃粽子,不同地区主打的粽子也不相同。蕉叶粽,味道清香。林旁粽,是东莞当地特色粽子,感谢节目组科普。它长得虎头巴脑,充满巧思。与其说是食物,不如说是巧妇们凑在一起在互相比拼出来的手工品。林旁,是东莞的特色植物,叶片狭长,用刀削掉旁边的尖刺,就是粽子的原材料。编织完后,塞上各种食材,林旁富含和大米一样的芳香成分,让粽子更香。东莞每年吸引着无数外来人员,因为思乡,各派小吃林立街头。台湾的粽子,要加蛋黄五花肉,和糯米混在一起,通体流油。碗粿,米糊拌入多种馅料蒸制,每一口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东莞人看重冬至,每到这个时候,亲人齐聚一堂,吃节气食物。东莞人对待冬至有多认真,光是不同地区的不同代表食物,就令人大开眼界。用糯米做皮,虾仁、腊肉干和萝卜丝做馅,名叫萝卜粄。大块红薯口感和紫薯相近,在里面加上鸡蛋,成了温和滋补的红薯糖水。用鸡肉、鱿鱼、虾干、香菇等十几种食材熬制成汤,加上汤圆,口感丰富,汤圆白净清润。叫咸丸。不光是冬至,重阳节是客家人一年的重中之重。在东莞农村,重阳家宴是维系族群的纽带。大家各展身手,拿出看家本领。客家香芋扣肉。客家酿三宝。龙背岭村的家宴,是为60岁以上的老人专门准备,充满爱护与尊重。这种古代流传下来的孔儒文化,已经融入进了客家人的家训里。无论走到哪里,始终谦卑,团结友爱,风吹雨打都不散的是客家人之魂。最后一道大菜,上千斤肥瘦相间的猪肉在锅里同时翻炒,直到汤汁焦黄油亮。门一开,外面的父老乡亲笑得合不拢嘴,抄着菜盆进门来取焖猪肉。这路子,有点野。但却质朴的令人感动,“远亲不如近邻”的文化被他们体现的淋漓尽致。03岭南味看《寻味东莞》,除了想流口水,还勾起了我对家乡的记忆。小时候尝过好吃的食物,以后人们的舌头会记住这种味道,只要遇到它,记忆就会随之启动。围绕着食物后面的风土人情,在饱满着生命的颜色。在绿油油的香蕉林里,蕉农忙着摘香蕉,儿女趴在水渠边用五花肉钓一种淡水螃蟹,蟛蜞。钓上来的蟛蜞,被奶奶拿去一顿拾掇,成了奶奶牌自制螃蟹酱。发酵过的螃蟹酱,香味浓烈尖锐,和蔬菜一起翻炒,香味就变得优雅。剩下的蟛蜞,奶奶用来熬粥。广东女孩离家千里,来到北京,想吃肠粉,只能自己动手。蕉芋糕,口感粗粝,在如今物质丰富的时代,其实并不出彩。但它却是老一代人眼中的珍馐,因为在当时饥荒年代,蕉芋是备荒口粮。老人们爱吃,是为了用食物连接青春时代,忆苦思甜。常常在镜头里,看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依然在田地里播种,收获。那些忘不掉的习惯,被延续至今,融入血液里。食物,勾勒出人情满满的岭南文化。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风味,每个人心中的至味也千差万别。蒋介石出生在浙江奉化,偏爱虾酱,但宋美龄留过洋,吃法偏向西方。老舍偏爱一口炸酱面,汪曾祺到老念念不忘云南的火腿和米线。食物是人类最私密的财富,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爱的那一口。《寻味东莞》,寻得是人生百味,生命的跃动。汪曾祺说,每到一个城市,最先去的地方一定是菜市场,看水灵灵的白菜、萝卜齐整整码在一起,氤氲着一个城市的地道人情,还有爱和希望。如果你想体验这个世界的美好,最简单的方法,是去做一顿饭。食物的滋味,在提醒着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美好正在发生,不可辜负!
转载授权请联系艺非凡
添加千寻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