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的梁山,有三个时期,王伦时期是利己狭隘的草寇期,晁盖时期是聚义做大的草莽英雄期,宋江时期是谋出路的招安期。大部分初读水浒的人,最喜爱读的还是晁盖时期的梁山。
而这一草莽英雄时期的肇始,则是七星聚义。七星聚义的七个人当中,从一出场就带着很主动的念头要劫生辰纲的主要有三个人:公孙胜、刘唐和吴用。
第一个是道士公孙胜。我初始总在纳闷,道士在宋代地位并不低,怎么想起要当强盗呢?仔细想想公孙胜的外号“入云龙”,我就了然了。入云龙,入云其实就是入世,龙某方面可以象征天道,这某种程度是在隐喻此间世道已然违背了天道,需要重新打乱洗牌了。所以一百二十回本第一回就写洪太尉放出了一百零八个妖魔的事,而后你再处处看水浒吃人杀人犹如妖魔的世界,也就不惊奇了。而入云龙公孙胜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是大过现实意义的,所以他在水浒中的出场也是很模糊的,时不时要退隐一下的。而他象征的恰是乱自上作的最上层,天道报应。
第二个是赤发鬼刘唐,他个武功还不低的流窜于江湖的亡命之徒,按理说他来投奔晁盖也应该会得到不错的招待,可他跑来找晁盖,却是要让晁盖做下一场一旦事发就几乎会灭族的抢劫案。而且不同于吴用,刘唐并没有带着计划而来,看情形是希望晁盖借此机会召集江湖好汉直接硬抢,然后顺理成章成立一个草莽集团。由此,我们可以从他身上,看到了当时世道下江湖中存在着一种躁动,也就是后世文学评论家点评水浒时经常会提到的“乱自下做”。
第三个是教书先生吴用,这人看起来最柔弱,可实际上却是整部水浒最锋利的刀。他一听说要劫生辰纲,似乎激起了他内心的火焰。他主动出面说服了阮氏三雄,而且用的手段恰恰很直指人心地勾起了阮氏三雄渴望“大弄”的欲念,而三阮的这种欲念其实恰恰也是吴用内心的写照。所以他帮晁盖策划了整个劫生辰纲的计划,火并王伦也是出自他手,当他感觉晁盖只想做江湖老大而宋江显然有着更深远的规划和更强大的领导力时,他又站在了枭雄宋江一边。最后,当梁山路尽,宋江身死,他也坦然地自缢于墓前,在他身上,可谓写尽了谋士的权谋机诈、阴狠与悲壮。
然后是阮氏三雄,这三人武艺高强却连打鱼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而又憋屈,早就渴望有一个能突破现状的时机了。于是,吴用一点拨,他们立马就响应了。三阮虽然是有点被动地加入到七星聚义的,但是这三人的草莽好汉气概却自始至终都是一等一的,心直口快,落拓不羁,浑然天成。
而再看首领晁盖,他是个几乎也不怎么爱钱的人,也不是什么深度渴望能改造社会的人。可他很快就被说动了,十分爽快地决定要带着大家干这个事了。那么,为什么他要放在好好的保正日子不过,要去冒这个险呢?因为他久在江湖,作为一方江湖大佬,平日里深刻地感受到江湖对当今朝廷的反抗情绪了。时代潮流涌动之际,谁不想当个弄潮儿呢?
天下之乱起于江湖,而晁盖正是这股草莽之气的代表,不同于宋江的江湖那种复杂深刻,晁盖的草莽江湖有一股想干就干的畅快,这也是让我们读《水浒》觉得畅快的地方。
尽管后来再读《水浒》,也理解了宋江的招安实在是梁山势力唯一的出路,但回头再看,会发现这条唯一出路在不公的世道下,仍然是一条绝路。对我们大部分生于底层的人而言,与其期望一条最终还是绝路的出路,还不如索性从心所欲地闹个痛快。可惜,我们大部分人都只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