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沈氏女科二十代传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李成卫。今天我们用沈氏女科临床路径"A-B-C"分析沈绍功教授的第二则医案:乳腺增生治疗的验案。
沈氏女科经过年的传承,将疾病诊治的决策过程简化为"全身状态-主症-其它情况"等三个步骤来分析和治疗,我们将其命名为沈氏女科临床路径"A-B-C"。其中,
A是全身状态,是病机,也可以是体质;
B是主症(证),可以是中医的主症(证),也可以是西医的主症;
C是一般状态,包括饮食、二便以及睡眠等情况。
这样,临床的处方思路就变成了A、B、C的判定与协调处理过程。
下面我们用这个方法来分析《沈绍功验案精选》中一则治疗乳腺增生的医案,展示沈氏女科临床路径"ABC"这一临床决策模式的具体应用,该医案在该书页。
书中记载大致内容为:
案①阴阳两虚冲任失调
金某某,女,31岁,年6月13日初诊。
病史:患者双侧乳房胀痛两年,经前尤甚。腰痠怕冷,疲乏无力,带下清稀,末次月经6月1日,量少色淡。
检查:舌质淡,苔薄白,尺脉弱。触诊双侧乳房内各有核桃大小的肿块1个,质韧不硬,推之能移,压之作痛。
辨证:其病位在肝肾,证属阴阳两虚,气血不和。
诊断:乳癖,阴阳两虚,冲任失调证;乳腺增生病。
治法:平衡阴阳,调理冲任,拟以《医级》杞菊地黄汤加减。
原书的分析我们在这里略去,下面我们用沈氏女科临床路径"A-B-C"来分析。
1.A=全身状态=肝肾亏虚证=1/2杞菊地黄汤证
首先是A全身状态。患者腰痠怕冷,疲乏无力,带下清稀,月经量少色淡,舌质淡,苔薄白,尺脉弱,这是肝肾阴阳两虚之象,宜平衡阴阳,调理冲任,所用的《医级》杞菊地黄汤的加减方实际是沈先生所组创的“调肾阴阳汤”,具体的药物有枸杞子、野菊花(或白菊花)、生地黄、当归(或黄精或山茱萸)、生杜仲、桑寄生、石菖蒲、郁金等8味。本案初诊只用了前四味药物,二诊加了生杜仲和桑寄生。由于有其他对症的活血行气药物,此案中没有再用石菖蒲和郁金。
2.B=主症=乳腺增生="英橘核路慈枯牡丹"+金铃子散+香附
其次是主症B——乳腺增生的处理。患者双侧乳房胀痛两年,经前尤甚,西医诊断为乳腺增生,中医的病机是肾中阴阳两虚导致的肝经痰瘀结毒,治疗应当祛痰散结、化瘀疏肝、止痛。本案方中蒲公英、炒橘核、鸡血藤(或路路通)、夏枯草、生牡蛎、丹参,是沈先生治疗乳腺增生的经验方"英橘路慈(山慈姑)枯牡丹"的主要药物;为加强止痛作用,本案用了川楝子、元胡组成的金铃子散,并加上香附疏肝理气来治疗。
3.C=其他=排卵期=蛇菟兰断
最后是C、其他情况。患者6月13日初诊(芒种),末次月经的时间是6月1日,已经接近了排卵期或者已经进入了黄体期。本案中所用的蛇床子、泽兰、川断是先生“蛇菟兰断丹(丹参)”温肾活血促排卵的经验小方,这个小方子一方面可以在排卵期使用,可以促排卵;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黄体期使用,与温胆汤或者杞菊地黄汤合方应用用来调整黄体功能;而且在月经周期的调整过程中使用祛痰散瘀的“英橘路慈枯牡丹”类的药物来治疗乳腺增生等增生类的疾病,这是沈先生治疗这类疾病的核心的学术思想。
总之,本案的全身状态A为腰酸、苔薄不腻的杞菊地黄汤证,主症B——乳腺增生为“英橘路慈枯牡丹”证和胀痛的金铃子散证,其它的状态为促排卵或者可以调整黄体功能的“蛇菟兰断丹”证,以上是我们用沈氏女科临床路径"A-B-C"分析的沈先生的一则医案。
沈氏女科临床路径"A-B-C"是沈氏女科入门的诊治思路,它是年来二十代沈氏女科传人的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如果你对这个方法感兴趣,可以到中医在线(app)学习我的课程"百病虚实通用方系歌诀详解",这个讲的是普适于各种疾病A的判断与处理原则;以及课程"心病各症虚实通用方系歌诀简释"讲的是心病具体的主症B的治疗的方法。
当然你还可以参加我的线下班来学习,我会在每年5月份在北京开办一次专门讲解"沈氏女科临床路径"A-B-C""的课程。今年的课程定在了5月21-23日,欢迎大家来参加。
本课程采用沈氏女科路径A-B-C分析《沈绍功验案精选》中的医案,但分析的思路与原书按语中的分析不同。
(我们为报名课程的朋友准备了这本书,大家不用单独购买了。)
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李成卫老师门诊时间:
1、周五上午在北京中医院。
2、周六医院。
3、周六下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微店购买课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