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期
福
恭贺
新春
祝
万事
如意
楚风杂志
是大型文学期刊,是全国文学品牌读物。是立足楚地、面向全球发布的公众平台。
我们力推文艺原创精品,打造鲜活的文艺现场、占领超拔的精神高地。一刊在手,精彩不断。
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原主席、著名诗人谭仲池题写了刊名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著名作家谭谈题了字
湖南省诗词协会会长、著名诗人、赋作家、书画家彭崇谷担任社长、总编辑
敬请各位读者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楚风》杂志!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文艺生活!
《楚风》杂志社顾问(排名不分先后)
谭谈唐之享谭仲池谢勇魏永景周用金朱训德梁瑞郴聂鑫森刘克邦曾昭才
社长、总编辑:彭崇谷执行社长:荷洁
执行总编辑:王戈副社长:沈国威
运营总监:沈国威(兼)
法律顾问:朱艳萍(法律专家)
我的故事我的文只读给懂的你听
本期推出作家蒋红霞的美文《这家乡的团子》以飨读者!
散
文
天
地
这家乡的团子
蒋红霞
家有客人,是孩子儿时的同学。他虽去了新加坡多年,但每到春节会准时回来陪父母。因此,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会来我家里玩。
晚饭前,堂姐着人送来羹(gang)团(tuo)子,说是给孩子们吃新鲜。因为立夏时,孩子们都出去了,吃不到。而此时,我们正准备晚餐呢。
可一见到这羹团子,客人就两眼发光了。说自己真有口福,晚餐就不用做了,吃梅山的羹团子最好。还说自从去了新加坡,已好几年不曾吃到这家乡的羹团子了。
肯定的,如果不是堂姐勤快,我们家孩子尽管在国内,这个时候肯定也难以吃到团子。因为这东西一般人家只有立夏才做,春节哪有人吃这个啊。瞧,我家老人就固执地认为:要做饭,不能用立夏团子待客,这不符合规矩。
两个孩子有点不甘心,低声嘀咕道:“现在哪还讲那么多规矩啊,立夏团子就是好吃。”说完,两人相视一笑。我心里有底了。待孩子望向我时,我对她会心地点了点头。
每年立夏,我们这里别的风俗没有传承,就传承了两点:第一是吃蛋,第二便是吃立夏团子。
儿时,每到立夏,大人们就会一边唱着顺口溜:“立夏吃个蛋,岩头古都踩烂;立夏吃个波(去声),岩头古都踩破。”一边给我们剥开那煮熟的鸡蛋或鸭蛋,有的人家是咸鸭蛋,一边还要连哄带骗说必须吃下整颗,包括蛋黄。
可这并非是汪曾祺笔下的高邮咸鸭蛋,味道也不一定有那么鲜美,颜色也没有那么鲜亮,一点也不吸引人,然而寓意却非常深刻,寄寓着圆满。因为无论是鸡蛋,还是立夏团子,形状都是圆圆的。大人们说:吃了立夏团子和鸡蛋,将预示着这一年做什么都会圆圆满满。可我们却常常只吃了蛋白,而把里面的蛋黄送给他人或瞒着大人丢掉。因为煮鸡蛋远没有煎鸡蛋香,特别是蛋黄,既腻又硬,不少孩子吃着吃着就噎得喘不过气来。
可这风俗也有变化的时候,梅山也一样。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如候鸟般,脚步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平时得出去讨生活,只有节假日才回到家乡度过短短的假期。
在家的日子,季节特征也不再明显了。家里的大人都恨不得把这一年所有节日放在一起过,特别是闲不住的堂姐,每年都这样。今年年前,听说孩子回来了,便亲自送水牛子(鼠曲草)粑粑,说是为孩子准备的。孩子们一年到头都在外面,吃不到这正宗的家乡味。
堂姐做的粑粑,很是讲究;堂姐做的立夏团子,更是令人望而生津。
还没打开,一股浓浓的清香便溢出来了。打开一看,像卧着一群青中带白、胖嘟嘟、圆滚滚的婴儿,还发着闪闪的油光,让人不忍下手。担心只要放手下去,就会被捏坏了似的。
婆婆说要用开水煮才好吃,孩子说直接放到电饭煲里蒸更好吃。
老人这下听到了,说随孩子吧,反正她老人家只吃一个。
不一会,电饭煲开始唱着汩汩的歌儿,冒着腾腾热气,青草混着腊肉的味儿也就更浓了。等到雾气缩成直直的一线,最后只有丝丝缕缕时,婆婆说可以了。
打开电饭煲,首先每人盛了一个。客人一筷子插下去,只见里面的油一鼓而出,那浓浓的香味也扑鼻而来。见状,他笑着对我孩子说:“这才是真正的家乡味。”
顺着缺口夹一块放进嘴里,慢慢地嚼,从细细腻腻中寻寻觅觅着。
“这里面细细的青草是什么?青蒿,还是水牛子(鼠曲草)?”客人问道。
“味道有点清凉,应该是青蒿。而且这粉很细,不是磨推出来的,也不是擂出来的,应该是机器打出来的。”婆婆大人说得很地道。
“现在还有人磨,或者擂吗?”两个孩子好奇地问老人。
“应该还有吧。我们这代人,喜欢磨子磨出来的,或者干脆用擂钵擂。那样粉虽粗点,但吃起来味道足。如果太细太软,感觉没吃什么。”老人很老到。
“粉细不是更好吃吗?”孩子不明白老人为什么不喜欢细粉做的。
“最主要的是那个时代没吃没喝的,一年到头,能吃到几个立夏团子已经很不错,哪还有多余的钱用机器磨啊。再说,也舍得用细粉做,那可是需要粮食的。”老人可能想起了那些艰难的岁月吧,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老人已八十多了,自然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即使我们这一代,也经历过一段忍饥挨饿的日子。那个时代,能够吃饱饭已经很不错了,哪还有多余的粮食用来做这些啊。
堂姐做的立夏团子,不仅好看,而且好吃。皮不是很厚,又很细腻,里面的馅更是丰富多彩:那白花花的是芝麻花生,那些细细碎碎、红红黑黑、油光发亮的,是切成小丁的腊肉,而且肥瘦搭配。尝尝那馅,还有一种甜蜜的味道。
“应该还放了点糖,但香而不浓,甜而不腻。你家姑姑真有一双巧手啊。”看来,客人非常喜欢这味道。
“要是喜欢,就多吃几个吧。出门在外,难得吃到这样的味道吧。”孩子起身又为同学添了一个。
“也是啊。尽管大家都说,去新加坡,跟在中国没什么两样。但毕竟是在国外,华人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有选择的,特别是一些地方风俗。所以,区别还是挺大的。”
客人说完,又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了团子。
作者:
蒋红霞,笔名竹心柳影,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第11期作家班学员。作品散发于《中国中学生报(作家专栏)》《小说选刊》《女子世界》《中国散文家》《东方散文》《散文诗》《益阳日报》《汨罗周报》《拉萨晚报》等报刊杂志,散文及诗歌曾多次获国家级奖。有近3万字的作品入选《中国优秀散文集》第1辑。已出版作品集《尘香》、《柳影随风》。
◆《楚风》杂志 作品须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品质,贴近时代与生活,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评奖分初评、终评两轮递次进行,聘请省内外知名度高的作家、评论家、教授、编辑分别担任初评、终评评委。
三、奖励机制
举行颁奖大会,向获奖作品的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奖牌。获奖作品结集出版《〈楚风〉年度优秀文学作品集》一书,由国家级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
四、材料报送
采取他人推荐和作者自荐两种办法进行。
征集专用邮箱:hl
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