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乳腺癌

乳腺癌发病情况概述

根据最新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在我国,乳腺癌是发病率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肺癌)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女性发病率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而且乳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不断攀升,只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大规模两癌筛查的开展其病死率保持稳定或有下降趋势罢了。虽然乳腺癌筛查能够及早发现乳腺癌,及早治疗干预会改善病人预后,但筛查本身并不等同于预防,了解乳腺癌发病的预防措施,真正做到防病于未然,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

一、平衡饮食

生活中适当降低富含饱和性脂肪酸的动物性油脂的摄入,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性油脂的摄入(花生油、橄榄油、豆油和豆类类食物等),不仅能降低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而且对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也有帮助。适当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酸的果蔬,也可以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另外,适量饮酒,避免过度摄入酒精,也是预防乳腺癌的重要方面。

二、适度而规律的运动锻炼

适度的运动锻炼不仅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而且还降低身体患癌症的风险。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环境条件,养成适度而规律运动的良好习惯对于预防乳腺癌大有裨益。

三、控制体重

肥胖不仅增加患心血管病、糖尿病的风险,还会大大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有研究证实肥胖的绝经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远远高于体重正常的女性,因此,通过节制饮食和规律的运动锻炼从而有效控制体重是重要的防癌措施之一。

四、控制不良情绪、舒缓生活压力

当今社会的女性在家庭、工作和生活中承受的压力很大,而焦虑、抑郁、敏感、多疑、好钻牛角尖生闷气甚至经常暴怒等不良情绪都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因此,现代女性平时要注重读书学习以不断提升自我修养、采取运动、休闲、旅游、音乐、品茶、交友等方式适当舒缓生活压力、在柴米油盐琐碎的生活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从而大大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手术预防和化学药物预防

一般来讲,为了早期发现乳腺癌而做的乳癌筛查和高危人群随访监测工作属于乳腺癌的二级预防,而手术预防和化学药物预防则属于乳腺癌的一级预防。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由于乳腺癌的发病原因极其复杂,因此,乳腺癌的一级预防尚处在研究探索阶段。目前,乳腺癌的一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防性乳腺切除手术

人体细胞的BRCA1和BRCA2是细胞的肿瘤抑制基因(也即抑癌基因),正常情况下,抑癌基因防止细胞发生癌变,但当这两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则细胞发生癌变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发生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从普通人群的12%上升到45%~65%!同时这部分女性患卵巢癌的概率也会比普通女性呈几十倍的增加。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就因为自己有乳腺癌家族史且体内携带遗传性BRCA1突变基因,而于年和年分别做了预防性双侧乳腺切除手术(CPM手术)和预防性双侧卵巢和输卵管切除手术(BSO手术)。

对于已经患有单侧乳腺癌的女性,如果基因检测显示其BRCA1或BRCA2突变,对侧乳房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到60%以上,因此,美国乳腺外科医师协会在CPM手术共识中推荐:对于携带BRCA1或BRCA2突变基因、乳腺癌家族史明显的单侧乳腺癌女性,建议对侧乳房施行CPM手术。

好在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在亚洲人种的发生率并不高,仅仅0.5%,这要比犹太人种8.3%的突变率低得多,因此在我国针对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女性是否实施预防性乳腺切除手术(CPM手术)一直未达成共识。多数学者认为,我国携带BRCA1或BRCA2突变的女性可根据个人情况、本人意愿、家族史等选择个体化的预防方式,例如药物预防、生活方式预防,当然也包括手术预防。

二、化学药物预防

众所周知,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这预示着其极有可能是可以用药物预防的肿瘤。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例如枸橼酸他莫昔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剂(例如阿那曲唑、依西美坦等)已经成功应用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内分泌辅助治疗中,因此,这些药物自然也是乳腺癌预防用药的首选药物。

1,枸橼酸他莫昔芬(tamoxifen,TAM)

该药除了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外,还可以作为预防性药物用于那些没有被诊断出乳腺癌但是存在乳腺癌高风险患病率的女性。年美国FDA批准该药在35岁以上、5年内乳腺癌发病率高于1.66%的女性使用,每日20mg口服,使用周期为5年。我国女性考虑用他莫昔芬进行乳腺癌预防的适应症包括:有乳腺小叶原位癌(LCIS)或重度不典型增生病史者;有明显的家族性或者遗传性乳腺癌家族史者。由于长时间口服他莫昔芬有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因此,服药女性应定期行妇科超声检查,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另外,有血栓形成病史者忌用!

2,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s,AI)是一种通过阻断芳香化酶从而降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药物。常用的有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目前主要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来自英国癌症研究院的一项例绝经后高危乳腺癌女性的研究发现,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每天1mg,口服5年)使高危绝经后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显著降低53%,因此,阿那曲唑成为绝经后高危乳腺癌发病女性预防乳腺癌的重要药物;另外的一项大型临床试验提示另一种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也能够显著降低绝经后高危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依西美坦每天口服25mg,口服5年)。与他莫昔芬相比,芳香化酶抑制剂一般不会出现血栓形成和子宫内膜癌等不良反应,但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需要长期补充碳酸钙、维生素D。

高危人群筛查预防

乳腺癌的二级预防主要是针对乳腺癌高危人群进行普查和自我检查。早在年美国抗癌协会就提出了乳腺癌的普查原则:⑴年龄大于20岁女性,每月进行乳房自我检查一次。⑵年龄在20~40岁的女性,每3年接受专科医生检查一次。⑶年龄大于40岁的女性,每年接受专科医生检查一次。⑷年龄在30~35岁的女性,要进行一次乳腺X线摄片以作为今后检查对照的依据。⑸年龄小于50岁的女性,应根据个体情况,由专科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乳腺摄片以及乳腺摄片的频度。⑹年龄大于60岁的女性,每年乳腺摄片一次。

一,乳房的自我检查

乳房的自我检查在乳腺癌的二级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查宜在月经结束后7~8天进行,月经前期和月经期由于乳房充血、肿胀会影响乳房检查的准确性。首次乳房自我检查最好由专科医生指导,以后的自我检查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即可。

二,乳房钼靶X线摄片检查

乳房钼靶摄片检查分为筛查性检查和诊断性检查。筛查性钼靶检查是在没有乳腺癌迹象的女性乳腺中寻找异常的乳腺组织变化,而诊断性钼靶检查是针对乳房的变化(比如肿块、局部腺组织增厚、乳头溢液、乳头内陷、乳房形状改变、乳房表面皮肤异常)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关于筛查性钼靶检查,国际权威指南给出的建议是:年龄在40岁以上而且没有乳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女性,每2年做一次钼靶摄片检查;如果是乳腺癌高危女性,则应从35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钼靶摄片检查。随着年龄的增加,乳腺钼靶摄片筛查的受益就越明显,50岁以后受益最大。

三,乳腺B超检查

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尤其适合乳腺B超筛查。年轻女性乳房脂肪含量少、腺体致密,钼靶检查反而容易漏诊;另外B超筛查无X线辐射影响,也适合妊娠期女性。B超检查可以比较容易地发现乳房的肿块包括小的囊肿,但对腺体中的细小钙化灶敏感度较低从而造成漏诊,这就是乳腺B超检查并不能替代乳腺钼靶摄片检查的原因。有经验的医生结合使用钼靶摄片和B超检查这两种方法,会大大增加筛查的准确性。

四,乳腺核磁共振(MRI)检查

适应症:⑴高度怀疑乳腺癌者。当B超或者钼靶检查高度怀疑乳腺癌时,MRI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病灶是单发的还是多发的,病灶与乳头、周围皮肤、胸大肌的位置关系如何,是否具备保乳手术条件等。⑵B超、钼靶检查均无法明确诊断者。临床上常见的情况是钼靶摄片显示BI-RADS4a的钙化灶,而手法触诊不能触及、B超检查也无法探查到,这时的乳腺MRI检查就非常有必要了。⑶乳头溢液。尤其是单个乳腺导管的乳头溢液,常常由导管内乳头状瘤引起,而较小的导管内乳头状瘤B超或者钼靶摄片检查是极难发现的,而乳腺MRI检查会很好地显示扩张的乳腺导管和导管内病变。

五,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

乳房肿块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或者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因其敏感性高、诊断迅速而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东院

临朐县妇幼保健院

乳腺病诊疗专科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tx/6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