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常吃3菜2肉,防病祛病调体

清明时节遴选应季时蔬佳肴,可防病祛病、调体养生。下面推荐几款应季食材,以供选择。

01马兰头

马兰头又叫红梗菜、田边菊,性味辛凉,归肺、肝、胃、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等功效。

对于有失眠、口舌生疮、便秘、小便灼热疼痛、女性白带色黄味重等有上火症状或湿热明显者尤为适合。

马兰头可以素炒,也可以凉拌,还可以切碎配上笋丁、肉末做馅包饺子、烙饼等。

02鼠曲草

鼠曲草又名清明菜、佛耳草,性味甘平,归肺经,有祛痰、止咳、平喘、祛风湿之功。

对于外感风热症见咳嗽、咳痰、痰色黄者,或关节红肿热痛者尤为适合。

佛耳草可以凉拌,江南地区也有取其汁做成青团、麦饼食用的习俗。

03茵陈蒿

茵陈蒿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可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清明左右,茵陈蒿苦味淡去,清香味浓,更宜用于食疗。可取野生茵陈蒿与糯米作粑粑吃。

需要提醒的是,糯米不易消化,平时脾胃功能弱者应少吃。

04鳜鱼

鳜鱼又称桂花鱼、季花鱼,性味甘平,归脾、胃经,可补气血、益脾胃,主治虚劳羸瘦、脾胃虚弱、肠风便血。

鳜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多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清明暮春时节的鳜鱼肉质尤为细嫩、肥美,值得品尝。

鳜鱼可以清蒸,可以红烧,还可以加入豆腐炖汤等。平时脾胃虚弱、肠胃功能不佳者尤宜选作食疗。

05鲅鱼

鲅鱼又叫马鲛鱼,性味甘咸,归肺、肾经,可补气、平咳,同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钙等。

鲅鱼味美刺少,清明时节的鲅鱼肉质细腻,所以有“春鲅”之称。

需要注意的是,鲅鱼偏热,平时有口干、口苦、舌苔厚腻、大便黏滞的湿热体质者要少吃。

清明节气六“不要”

01生活不要太安静

清明时节,自然界阳气生发,养生重点在养阳。

因此,清明养生宜动不宜静,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坐卧太久,要多外出活动。

02居所不要太潮湿

清明节气冷暖空气交替,空气湿度明显增大,正是风邪入侵、湿气较重的时节,应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03穿着不要太凉爽

虽然清明节后温度升高,但是不能立即减少衣物,尤其是老人。

做好下肢保暖,棉袜、绒裤还要穿一阵,不要过早穿单鞋。

04饮食不要太放肆

春季生东风,肝气旺盛,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此时宜减酸增甘,调养脾胃。可食用大枣、蜂蜜、枸杞、莲子等甘味食物。

05心情不要太忧郁

人体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旺,由于木生火,暴怒易致肝气过旺而引起心火亢盛,此时节要格外注意调摄情志。

人在睡眠不足时容易烦躁,故应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

(养生中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bm/12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